中叔皇(中叔皇是这个电影演员的艺名还是真名)

分类:影视资讯/作者:中叔皇//337 阅读

中叔皇是这个电影演员的艺名还是真名
中叔皇是艺名,原名张伟明。
中叔皇(1925.7.14-2005.8.25),中国著名演员、导演。1946年通过昆仑影业公司的考试成为一名演员,从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他在银幕上塑造了林森官、叶永茂、郑汉臣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他身高1米84,魁梧健壮,粗犷伟岸,所饰角色的多样性,构成了他堂堂相貌和突出个性相结合的完美统一。这位身材奇伟、风度翩然的大个子演员,给广大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75年开始导演工作,执导了《小将》、《朝霞异彩》等片。1980年与人合导《白莲花》。1984年执导了喜剧片《月亮湾的风波》。
86版聊斋几位导演
谢晋、傅敬恭、李长功、徐俊泰、中叔皇、肖朗、邱丽莉、杨志良、陈家林、张仲年、孙羽、任豪、王俊洲、刘印平、牛犇、李歇泰、张亮、张刚、达式彪、于仲英、火龙、贾士宏、从连文、周生伟、王庸、潘奔、向林、李家模、李兰发、赵焕章、华鉴昌、魏晓海、卢萍、黄玲,计34位
白莲花的演职员表


导演:中叔皇,孙永平
副导演:赵家耀 ,于杰
编剧:谢洪,张华勋
制片主任:陈俊扬
编辑:陆寿钧 ,祝鸿生
摄影:应福康, 郑洪
录音:王惠民
剪辑:刘嘉麟
美工:张万鸿 吴天慈
作曲:萧珩
化妆:张安林
服装:叶根生
道具:方勇 吴曰锐
照明:李明德
烟火:徐文寿
泥塑:林阿福
拟音:钱守一
特技设计:邰旭中
特技摄影:陈耀
布景制作:张信全
制片主任:陈俊扬
演奏:上影乐团
指挥:王永吉
独唱:朱逢博 戚长伟 吴海燕饰 白莲花
宫喜斌 饰 肖烈
徐阜 饰 彭炳青
王惠 饰 麻叔
虞桂春 饰 马侯
祁明远 饰 柳飞
朱顺良 饰 姜四
李士辉 饰 小武
谢世英 饰 春花
胡浩 饰 高占奎 高敬轩
杨兆权 饰 冯处长
曹坤其 饰 王副官 导演:中叔皇
中叔皇(1925—),1946年,通过昆仑影业公司的考试成为一名演员,先后参加了《一江春水向东流》、《新闺怨》的演出,后又在《关不住的春光》中扮演队长,在《武训传》中扮演地主大管家赵雄。
解放后,中叔皇在《人民的巨掌》、《我们夫妻之间》、《红花曲》、《彩车曲》、《为孩子们祝福》等片中扮演角色。
1953年,中叔皇随“昆仑”并入上海电影制片厂,参加《渡江侦察记》、《天罗地网》、《春满人间》等多部电影的拍摄,在《地下航线》中扮演主人公林森官,获得成功。
六十年代,中叔皇进入艺术创作的黄金时期,先后拍摄了《红日》、《金沙江畔》、《独立大队》、《兵临城下》等多部影片;七十年代,拍摄了《火红的年代》。
1975年,中叔皇开始导演工作,执导了《小将》、《朝霞异彩》等片。1980年与人合导《白莲花》。1984年执导了喜剧片《月亮湾的风波》。
主演:吴海燕
吴海燕(1954—),电影演员,1974年,吴海燕在北京电影制片厂影片《海霞》中扮演女主角海霞(一位英姿飒爽的女民兵)而一举成名。
“文革”后,吴海燕在影片《绿海天涯》中饰演一名为祖国科研事业牺牲在莽莽丛林中的女青年鲁琨。
1978年吴海燕进入上海电影制片厂,参予演出了《等到满山红叶时》,扮演一个农村长大的姑娘杨芙。表演中她注重真切细腻,层次分明地展现复杂丰富的感情变化,其中尤以“哥哥”去世一场戏为佳。之后,在影片《白莲花》中扮演白莲花,将人物外表豪放坚强,内心细腻敏感的特征演绎得曲尽入微。
1981年,吴海燕在《检查官》>中扮演一个戏不多的配角,一位致残的舞蹈演员。在表演出她充分体验角色不幸致残的深切痛苦和对舞台生活的同衷眷恋,通过表情准确揭示人物心情。进入九十年代,吴海燕仍活跃在银屏上,不断参予电视剧的拍摄,如《卖大饼的姑娘》、《浣纱女的传说》、《伴飞》、《你好,太平洋》等。


雅皮是什么意思啊
就是雅皮士 针对嬉皮士的称呼
嬉皮士(Hippies) 雅皮士(Yippies):嬉皮士-不羁反叛,雅皮士-柔软成熟
嬉皮士雅皮士之间的界限比较清晰,前者是六十年代的代表人物,他们反体制,反战,追求迷幻药,性开放;后者是八十年代的主角,追求金钱和享乐,热忠使用各种名牌。
嬉皮士他们否定既有的社会制度、物质文明、性观念等,寻求直接表达爱的方式的人际关系。他们留长发、蓄胡子,奇装异服,时常共同生活,并且吸毒。

雅皮士是美国人根据嬉皮士(Hippies)仿造的一个新词,意思是"年轻的都市专业工作者"
。雅皮士从事那些需要受过高等教育才能胜任的职业,如律师、医生、建筑师、计算机程序
员、工商管理人员等。他们的年薪很高。雅皮士们事业上十分成功,踌躇满志,恃才傲物,
过着奢侈豪华的生活。与嬉皮士们不同,雅皮士们没有颓废情绪,不关心政治与社会问题,
只关心赚钱,追求舒适的生活。雅非士意为"都市中失败的年轻人"。他们虽然觉得自己的
生活无法与雅皮士的生活相比,但又不愿意有失落感,并发誓要找到自己的归宿。
中叔皇身高体重
自己问度娘
电影《红日》,真实的孟良崮,真实的张灵甫,真实的兵,还有什么?

有网友曾说过,看电影《红日》怎么这么像《南征北战》呢。

没错,这两部电影取材的历史时间段和事件大体相同,因此在很多剧情上有相似的地方。

只是,这两部电影还是有一个很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红日》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是偏于写实的,片中很多地名和人民以及战斗过程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而且改编幅度并不算大。

因此,《红日》算是老电影里对解放战争描写比较细致和真实的一部电影,观赏价值和历史参考价值极高,只是有些写实也曾给这部电影带来麻烦。

本文将从《红日》创作背景、拍摄过程、角色和演员等各方面回顾一下这部电影。

一、经典小说由六纵指挥员创作

电影《红日》改编自同名小说,而小说的创作者则是孟良崮战役的亲历者,华野六纵宣教部部长吴强。

华野六纵,和整编七十四师就是一对宿敌。早在苏北涟水之战时双方就打得不可开交,二战涟水,当时还叫六师的六纵损失惨重还丢了涟水城,指挥员王必成差点被撤职,但同时他们也把七十四师打得伤了元气,为孟良崮覆灭埋下了伏笔。

从涟水撤退到莱芜战役,再到孟良崮决战,六纵最终报了仇。在战役结束后,六纵宣教部部长吴强看到躺在门板上的张灵甫遗体,他大为感慨,从此立下了将涟水到孟良崮这个过程写成一部小说的决心。

1957年,在经过艰苦写作后,《红日》出版,这部小说得到了涟水、莱芜和孟良崮战役亲历者粟裕、王必成和江渭清等指挥员的帮助,再加上吴强对参战部队的了解,以及对国民党被俘官兵的采访,因此其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都极高。

2019年,《红日》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小说典藏。

二、《红日》拍摄并不顺利

《红日》的电影剧本从1960年2月开始筹备,但在创作过程中遇到多重挫折,有关部门对剧本情节、人物等细节意见不一,导致剧组创作几易其稿,最终在一年多以后,第五稿才正式通过。

上海电影制片厂马上组织演员们去体验生活,我军演员和当年《南征北战》剧组一样去了崇明岛驻军那里,而饰演张灵甫和参谋长的演员舒适和程之则去了一个特殊的地方,南京军事学院。因为当年七十四师的参谋长魏振钺彼时正在那里当军事教员,他向两位主演全面介绍了七十四师覆灭的经过以及张灵甫在这个过程中的表现。

剧组到山东外景地拍摄时正赶上三年自然灾害,大家都吃不饱吃不好,导致很多人肠胃闹病,饰演团长刘胜的里坡发挥农业特长,弄来了萝卜种和茄子秧在剧组驻地旁边种,虽然没有油水,起码部分解决了剧组人员吃不饱的问题。

饰演七十四师旅长的于飞,在片中的吃相很粗犷,显得不像是一个高级将领,这里面除了人物塑造的需要之外,弄不好也和剧组吃不饱有关吧。

《红日》在集中拍摄时赶上夏天,但片中有不少冬天的戏,演员们只能穿着棉袄演戏,尤其是室内戏更为艰苦,饰演我军参谋长的中叔皇甚至中暑晕倒。

该片在拍摄完成后,虽然在陈毅元帅的过问下顺利上映,但之前在过审时也曾遇到过一些困难,主要集中在一些人物上,尤其是关于“美化”张灵甫和“丑化”我军战士方面。

三、《红日》的演员和人物

《红日》和《南征北战》有一个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该片的部队层级划分很清晰,从军长、师长、团长、营长、连长、排长、班长到战士,其中只有师一级和营一级的人物刻画较少,其他各层级都有代表性角色,其中着墨最重的主要是三个角色。

军长沈振新,饰演者张伐。

沈振新这个角色的原型明显是时任六纵司令员王必成,但王必成的外号是王老虎,和沈振新的气质有些出入,张伐饰演的沈振新明显比较儒雅和睿智。

其实,笔者认为,沈振新的原型是王必成,但不一定就必须完全照搬王必成的气质,在片中并没有我军更高领导露面(只有声音),因此在沈振新身上也可能融入了更高级指挥员如粟裕的某些气质特征。

张伐是一位著名英俊小生,饰演军人似乎不是强项,单就沈振新这个人物来说,他塑造地相当不错,喜怒不形于色,仅用眉毛和眼神就可完美演绎情绪变化。因此你不能说张伐演王必成不像,应该说他演沈振新很好。

团长刘胜,饰演者里坡

刘胜的原型应该是六纵战将刘盛起,他带领部队在抢占垛庄和攻占孟良崮主峰战斗中表现出色,不过他并没有像片中刘胜一样不幸牺牲。

里坡饰演的刘胜,在打仗时很有冲劲,符合那个时代中层指挥员的形象,只是年纪稍显大了一些。

连长石东根,饰演者杨在葆

这个角色有人说有原型,也有人没有原型,笔者认为这个人物应该是没有具体原型的,因为石东根的形象符合很多基层指挥员的样子。

石东根在片中是一个有些鲁莽又很可爱的连长,打仗时嗷嗷叫,获胜时得意忘形,他酒后挑着敌人帽子骑马飞奔的镜头是这部电影的经典场面。

但也就是这个场面,在后来引起了诸多责难,有很多人认为石东根这个样子是在丑化解放军战士。

但是,《红日》的作者吴强不这么认为,很多真正打过仗的军人也不这么认为,据杨在葆回忆,当时很多部队的人看了电影都打听,这小子是哪部队的,演得也太像一个兵了。

当年出演该片时,杨在葆还是一个在校学生,他天生形象就比较粗犷,虽是大学生却把一个有点儿痞气的石东根演得很传神,直到几十年后,即使杨在葆演了那么多角色,走在大街上依然会有人拉住他:你是《红日》里的连长吧。

有意思的是,几十年后电视剧《红日》开拍,饰演石东根的演员耿乐和杨在葆年轻时几乎一个模样,真是神奇的选角。

在国民党方面,《红日》塑造的角色并不多,戏份主要集中在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和参谋长魏振钺身上,其中张灵甫是重中之重。

张灵甫这个人物传说很多,比较脸谱化的形象就是骄横,《南征北战》里的项堃主要表现的就是这个方面。

熟悉历史的读者知道,实际上张灵甫的形象是多面的,比如他是历史系出身,又会写一手好书法,因此别看很会打仗,实际上他还有儒将的一面。

此外,历史上的张灵甫并不是头脑发热导致被围歼在孟良崮的,实际上他是国民党前线将领里对战场感知比较敏锐也比较正确的一位,这一点像他的老上级王耀武,二打涟水时他的巧妙战术就让六纵损失惨重。真正将张灵甫送上绝路的是他的偶像和汤恩伯。

因此,《红日》剧组塑造张灵甫时力求真实,选择的演员也是大帅哥舒适。

看看这张舒适年轻时的照片,颜值绝不比张灵甫低,而且两人长相还有很多相似之处。

片中的张灵甫,表现出了骄横,也表现出了睿智,更有在大敌当前危急时刻镇定自若的表现,除了试图假投降一幕显得有些狼狈之外,他从头至尾在形象上都是一个出色的高级将领。

甚至于剧组在最后击毙张灵甫的画面处理上都非常有分寸,用了一只手和一把枪就拍完了,显然更艺术的同时也保留了张灵甫的形象。

以笔者对历史的了解,《红日》 里的张灵甫不论是颜值、气质还是表现,可以算是各种影视剧中最贴近真实人物的一个了。

只是,剧组这样的设计也引来了责难,那就是涉嫌美化张灵甫,但饰演张灵甫的演员舒适认为,把敌人塑造聪明一些更能彰显我们胜利的伟大。

参谋长,饰演者程之

这个参谋长的原型就是七十四师参谋长魏振钺,他为剧组提供了很多资料,再加上他当时正担任南京军事学院教官,因此这个参谋长的形象和张灵甫一样有睿智的一面,也有勇敢的一面。

程之是当时上海电影制片厂“四个坏蛋”之一,他演技精湛同时嗓音也很有特点,只是大家对他印象最深的还是“宝贝袈裟”。

多说一位,主要演员之外,笔者印象比较深的还有饰演阿菊的张桂兰,没有别的原因,主要是她的形象太突出了,算是那个时代的女神吧。

四、《红日》对细节的真实塑造

电影《红日》的取景地就在山东,因此一山一水一村一落基本上可以情景再现。

《红日》对细节的塑造也非常出色,笔者举几个例子:

连长石东根的手表,电影一开始的涟水战役,石东根看时间用的是大个的闹钟,平时由通讯员背着。

莱芜战役时,石东根缴获了一只手表直接戴在了自己手腕上,他后来意识到这是错误的,又让通讯员将手表上交归公。

等到孟良崮战役时,团长刘胜将手表发给石东根使用。

一块手表,连接三个战役,中间还涉及到部队三大纪律,可谓是一个经典的道具。

几门大炮,开头涟水战役,这几门大炮的使用者是七十四师,用来炮轰涟水城。

到影片结尾,同款的几门大炮再次出现,使用者是解放军,用来炮轰孟良崮主峰,虽然影片没有直接用台词交代,但足以说明问题。

《红日》里还有一个细节非常棒,那就是关于“解放战士”的,莱芜战役时解放军俘虏了马步生,他加入了解放军。但在孟良崮战役开始前,这个老兵油子对七十四师心怀畏惧,遭到了战士的反驳。

到孟良崮战役关键时刻时,这位解放战士在战友感召和鼓励下冲上了主峰,立了战功。

这个关于解放战士的人物塑造,是其他影视剧里少见的,尤其是老兵油子的形象更是罕见,是一个非常真实的再现。

最后说一个让人“感动”的细节,《红日》里机枪手在冲锋时,身后居然还跟着一位扛弹药箱的副射手,看了那么多军事影视剧,这真是又普通又罕见的场面。

综上,《红日》这部电影,虽然在描写孟良崮战役的激烈程度上仍有不足,但其对细节人物的刻画非常真实且非常成功,因此其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都相当高,属于老电影里的精品之作。


中叔皇的执导电影

月亮湾的风波(1984) .... 导演
洱海情波 (1986) .... 导演
黑匣喋血记 (1986) .... 导演
飞来的女婿 (1982) .... 导演
白莲花 (1980) .... 导演
朝霞异彩 (1977) .... 导演
神猫与铁蜘蛛(1989) .... 导演
小将 (1975) .... 导演
天堂盛宴 (1987) .... 导演
寂寞宫花红 .... 导演
聊斋之封三娘.... 导演

用户评论

 正在加载

本站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

Copyright © 2024 天天影视(天天影视) All Rights Reserved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