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蓬(周云蓬的《山鬼》 歌词)

分类:影视资讯/作者:周云蓬//361 阅读

周云蓬的感情经历

1970年出生于辽宁的周云蓬被称为最具人文的中国民谣音乐代表人物。而他9岁失明,15岁弹吉他,19岁上大学,21岁写诗,24岁开始四处漂泊。而他的漂泊并没有让他一无所有,除了自己的歌曲之外,他的诗歌也同样得到了认可。他的诗歌《不会说话的爱情》曾获得2011年度人民文学奖诗歌奖。
绿妖,做过报纸、时尚杂志编辑、电台主持人、书评人,同时她还是一名作家。因为自己的文字而小有些名气。在大家熟悉了周云蓬之后,在各大音乐节上,人们总能在周云蓬身边看到她,而他们两个人的相识来源于一场采访。当时绿妖还是《读库》的一名编辑,一次她接受任务去采访周云蓬,三个月的采访结束以后,绿妖成为了周云蓬的女朋友,这是2008年的事情。
周云蓬曾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她不仅是我的爱人,还是拐杖,是手,眼。”而对于绿妖来说,和周云蓬一起游唱的日子,自己在扮演着各种不同的角色,在各种各样的身份中变换着:周云蓬的个人调音师、摄影师、发演出文案和花絮的企宣、女朋友、助理、经纪人。
在一次接受央视记者柴静的采访时,柴静问她为什么跟云蓬在一起,她说:“王小波小说里写,一个母亲对女儿说,一辈子很长,要跟一个有趣的人在一起……”“就为了这个吗?”“有趣多难啊。”绿妖说。这句话是两人情感最升华的描述,让无数文学青年们为之心醉。不过当两人分手,并有周云蓬劈腿的传言伴随时,对那些恋爱的人们也许是个提醒:感情,光是有趣是不够的。
2010年,在周云蓬北漂15年以后,绿妖和他前往江南小城绍兴居住,而如今,绿妖抿一口青涩的葡萄汁,对着朋友说:“我是绍漂失败回北京了。”
最初分手的消息是在微博上蔓延开的,“七夕夜,也是我的阴历生日。决定好好地庆祝。第一次用榨汁机,泡好了葡萄,一个个扒开拿出里头的籽儿,一个个放进入料孔。忙活十几分钟,榨汁机一分钟榨完,出来一杯果汁,少少的,小小的。一口喝完,咬着嘴唇想了半天,把果渣杯里的葡萄肉也用筷子夹着吃光了。”这是绿妖心情最真实的写照,也有细心的网友发现绿妖已经在微博上取消了对周云蓬的关注。


周云蓬九月表达的是什么寓意?画面感么?

寓意:优美、孤寂、悲壮、忧伤。我仿佛看到了海子走过草原孤独的身影,马头琴声在草原的天空飘荡着,飘向远方。草原野花一片,生机勃勃。时间与空间交错,生死纠结。

在诗人对明明如镜的皓月映照草原和千年岁月的描述中,我们再次被带入到阔大的空间和悠长的时间之中,而阔大空间与悠长时间的写照,再度引发诗人无端的愁绪与感叹,诗人不禁又一次重复地表白了“琴声呜咽,泪水全无”的情感态度。

诗歌的最后一句实属神来之笔,“只身打马过草原”,看似轻轻的一笔带过,却是语重千钧,蕴意丰富,作为草原上的一个匆匆过客,诗人在这里领悟到时空的无垠和人生的渺然,感觉到世间蕴藏的宗教意味的高远和哲理玄思的深邃。

这首歌改编自海子的《九月》,叫九月是因为这首诗是写的九月初秋的。

全诗如下:

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

我把这远方的远归还草原

一个叫马头一个叫马尾

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

远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

明月如镜高悬草原映照千年岁月

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

只身打马过草原

——海子《九月》

扩展资料:

《九月》一诗写于一九八六年,写作这首诗的时候,作者已经大学毕业到中国政法大学任教近三个年头。此时的作者思想上是相对较成熟的,对于世界、生存、死亡、时间与空间等已经建立了一套属于自己的认识框架。

这首诗就是诗人思考的结果,认识的反映,它以充满神秘色彩、闪烁神性光芒的意象和独具特色的语言构造,对上述事物进行了诗性的言说与烛照。海子受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是很深刻的,从存在主义哲学出发自然就可以解开海子诗歌中的重要思想环节。

海子在草原之上寄寓的沉思并非纯然是存在主义的,从他对邈远时间与旷阔空间的无限感慨中,我们似乎读到了陈子昂似的感时伤逝的古典情怀。当海子“只身打马过草原”,发出“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明月如镜高悬草原映照千年岁月”的歌吟时。

我们依稀读到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叹惋;而面对“琴声呜咽泪水全无”的诗句,我们又怎能不联想到“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伤感呢?事实上,感时伤逝是中国古代文人骚客的一致之思。

从孔夫子的“逝者如斯夫”(《论语·子罕》),到曹子建的“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赠白马王彪》),到李太白的“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拟古十二首》之九),再到苏东坡的“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沁园春》)。

多少诗人用他们手中的笔撰写出了关于时光易逝、人生短促的感叹。海子也加入到这个行列之中,只不过他在传统诗思中添设了存在主义的哲学意味,他又在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中掺杂了中国传统的诗思,他的诗歌体现出存在主义与传统诗思的融通。

周云蓬,盲诗人、民谣歌手。1970年12月15日出生于辽宁,9岁失明,留在视觉中的最后印象是动物园里的大象用鼻子吹口琴。15岁弹吉他,23岁大学毕业,其后游历十余城市,以弹唱为生,目前暂居浙江绍兴。周云蓬的诗歌《不会说话的爱情》获得2011年度人民文学奖诗歌奖。

参考资料来源:百科-九月


周云蓬的专辑简介

2003年签约于摩登天空旗下Badhead厂牌,同时录制首张专辑《沉默如谜的呼吸》。整张专辑作品优美却不流蜜,简约却不枯燥,黯然却不神伤,深邃却不晦涩,为最具人文气质之作。看似沉默如谜,却仿佛早已窥破命运的秘密,审视命运的呼吸,我希望我可以和命运合二为一。那份庄严的豁达一如庄周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逍遥游》。
曾经于2003年发行个人首张专辑《沉默如谜的呼吸》的民谣唱作人周云蓬,不久前低调地发行了个人第二张专辑《中国孩子》。据周云蓬介绍,新专辑《中国孩子》并未交给唱片公司进行运作,而是采用DIY的方式自产自销。本张专辑收录了包括《买房子》、《黄金粥》、《中国孩子》等耳熟能详的作品,此外,一首素材来自美国垮掉一代的核心人物——诗人艾伦·金斯堡的母亲写给金斯堡的一封信改编的歌曲《金斯堡妈妈的一封信》更是哀婉伤怀。整体音乐上,与《沉默如谜的呼吸》相比,新专辑《中国孩子》在保持着周式行吟诗人气质的基础上,周云蓬与该张专辑的制作人小河联手让《中国孩子》的音乐空间感与画面感更为突出。作为《中国孩子》的制作人,小河更是把自身对音乐美学的特殊理解和创意带进了《中国孩子》。 周云蓬这些的这些奇幻经历已经化为歌词,而他的那些歌曲都是饱经沧桑的音符,都是在无数次跌倒后重又拾起,放在口袋里的歌谣。 首先是歌曲《盲人影院》,这是一首带有自传性质的歌曲,歌中周云蓬讲述了他少年时代的经历。还是一个孩子周云蓬在九岁时失去了光明,从此耳朵便成为了他的双眼。他喜爱艺术,喜爱音乐,喜爱电影。电影是他的艺术启蒙,在盲人影院中,有无数想象的画面化成诗句,带着周云蓬四处飘荡,靠卖唱为生。他去了上海苏州杭州南京长沙还有昆明,腾格里沙漠阿拉善戈壁那曲草原和拉萨圣城。他热爱诗歌,他喜欢嚎叫,他欣赏Beat Generation的理想,因为他也是一个漂泊的垮客。
周云蓬的声音让我想起了美国传奇民谣歌手Lee Hazlewood,我想如果有机会,一定要把他的唱片送给周云蓬,因为我知道,通过音乐,一个人可以得到多少精神的力量。再来听歌曲《沉默如谜的呼吸》,从1992年开始写诗的周云蓬把自己的细腻的感情溶进了比和弦更能打动人心的歌词。灵敏的耳朵可以听见沉默如谜的呼吸,而这呼吸正是穿过黑暗深出的一阵阵微小的撞击,这是生命存在的印证,这是来自内心的挣脱。
在社会最底层漂泊多年的周云蓬的歌曲歌唱的正是身边的这些故事,无论是诗韵性格的《空水杯》、《山鬼》、《幻觉支撑我们活下去》,还是反映了现实窘境的《我听到某人在唱一首忧伤的歌》和《失业者》,这些都是具有深刻内涵的歌曲,愈加听辩,愈加为之感动。 我所知道的盲人音乐家都和周云蓬一样,他们拥有灵敏的耳朵,他们对音乐的感知也更为清晰,看不到俗家纷争和花花世界,听到了社会哭诉和命途多舛。Steve Wonder歌唱过内视的幻觉,Ray Charles唱过在黑暗中我能看到一切。周云蓬,他可以听到沉默如谜的呼吸,我们不必担心,祝福他好运。


周云蓬是谁?
姓名:周云蓬
组合成员:
性别:男
出生年:1970年
国籍:中国
地域:中国大陆
职业:歌手

明星简介 |

最具人文的中国民谣音乐代表。盲诗人、民谣歌手,9岁失明,15岁弹吉他,19岁上大学,21岁写诗,23岁大学毕业,24岁开始随处漂泊。游历十余城市,以弹唱为生,目前定居北京。
周云蓬的作品总评

那个在《沉默如谜的呼吸》中宛如背着吉他云游的庄子的周云蓬,在《中国孩子》中却摇身一变生出白、杜之韵,从闲淡宁静的个人世界跳脱出来“看”到了人世的种种乖离,并勇敢地把它们写进了歌里,既做到了“文以载道”也做到了“乐以象德”。在外面喧嚣的世界里以娱乐的名义进行的种种所谓“音乐活动”——选秀的造星的比舞的卖老的挖家底儿的无耻炒作的凡此种种——之外,还有周云蓬这个带着紧闭的心灵之窗却看到了更多色彩和世界背后的真相的歌者,这是当下的不幸,也是当下的万幸。他把时下民生的种种都写进了歌里,而且在那些本应严肃或者沉重的主题下他依然保持了自己特有的乐观精神,他调侃了黄金周和高房价,涮了自己的失明和落魄而快乐的生活。而《中国孩子》的沉重,却让周云蓬如那个拆穿皇帝新装谎言的孩子,所有的这些,衬出的正是这个盲人歌者内心广阔的世界,他当令所有“正常人”羞愧。
分评: 正评:有朋友说他是中国民谣的良心,这或许夸大了,但至少反映出我们民谣音乐里普遍的苍白;有朋友说周云蓬的民谣不能算知识分子的民谣,事实上他比知识分子还知识分子,只是他唱歌说真话而他们领薪水说“白”话。所以我们能看到他在遣词造句上的修为,也能看到他的视野与胸襟,还有那些谓之情怀和责任的东西。《中国孩子》专辑有源于底层而高于底层的一面,既抒发了个人感情,也放言了社会百象。所以我们能听到已经忽略甚至忘记的深刻与沉痛,也有正在经受的物质与精神的矛盾与压力,还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梦想与审美,尴尬丛生而周云蓬却用轻松诙谐的笔调与音调给了我们一丝光明与信心。在《中国孩子》这首点题之歌里,康城幼儿园小朋友们的合声如刀割凌迟着听者的良心,它展示的是周云蓬强大的内心与勇敢;结尾的《百字明念诵:根秋上师》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是周云蓬有信仰的象征,所以他的内心纯洁并且淡泊安宁。至于音乐,周云蓬从来不缺乏动听,更多音乐元素的加入也是锦上添花,事实上这张专辑里的音乐才应该是我们需要大力推行的“主流价值观”音乐!
反评:无。 正评:感谢周云蓬在这个太容易迷失自我的年代里继续播种自由和憧憬。在这张名叫《中国孩子》的DIY的专辑里,我们听到这个时代最缺乏的来自低层的骄傲之声——它可以廉洁、卑微和粗糙,但绝不装孙子并向权贵低头。《中国孩子》整张专辑所勾勒的现实场景是如此的真实并贴近你我的生活。曾经,我们听摇滚乐,听新音乐和独立音乐只讲气场不考虑太多音乐性。之后,我们听摇滚乐,听新音乐和独立音乐又只说音乐性不讲气场,而气场背后的是立场。消费的,快餐的、娱乐的、和谐的时代里,当所有音乐都那么工业化或者貌似工业化时,我忽然想起了那谁的一句话“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忘记背叛意味着完蛋。”
反评:无。 正评:《史记》有云:“猛如虎,狠如羊。”可见只要是被逼急了,“旷野中的老山羊”也会“为保护小羊而目露凶光”。一向以文艺中年、游吟诗人形象示人的周云蓬的这张《中国孩子》正是如此。继上一张自省吾身的《沉默入迷的呼吸》后,周云蓬把视野扩大到周边的世界,开始了歌以载道的旅行,为全中国的房奴歌唱,为农民工歌唱,为孩子歌唱,他的针锋相对、不假声色及难得的黑色幽默无不直指人心。愤怒出诗人,真诚著文章,《中国孩子》两者都吻合,周云蓬在某种程度上比在地坛里与宇宙进行灵魂对话时的史铁生更迈进了一步。这是一张能让听者惭愧的CD,为什么一个盲人比我们眼睛更雪亮,心里更勇敢。
反评:和预料当中的一样,《中国孩子》还是不免带有浓郁的小河个人色彩。或许这听起来并不算什么大问题,小河的参与在丰富歌曲可听度和层次感方面的确功不可没,但编曲的复杂化和过多的采样让专辑听起来偏于圆滑世故,使辛辣讽刺的同时不觉流露出一丝冷眼旁观之感。毕竟,我们还是希望听到更纯粹的、更直面人生的周云蓬。 正评:感性地来讲,一直觉得周云篷就像是隐居香山的一只大鸟,逍遥于世外,在自己的黑色世界中,有着不会说话的爱情,和数不清的风景。在新专辑《中国孩》中,老周却收起了自己以往惯长表现的浪漫和诗意,以歌以载道的形式唱关注普罗大众的生存与命运,不能说这次的老周就是黑色的,民谣本就不单是风花雪月,更应该是一本《世说新语》,老周把日益被变成小资宠物的中国民谣拉了回来,并送上了另一个高度。
反评:有人说这是知识分子的民谣,知识分子的民谣怎么摇?但愿别刻意拔高到这个高度。宁愿相信那只山里的大鸟,只是睁开眼睛看了看山外的世界,他犀利清冷的眼神,吓到你了吧? 《绿皮火车》
发表在韩寒主编的杂志《独唱团》第一辑,第一篇。文章篇名用盲文书写。文章讲述了周云蓬自己的一些故事。详情可购买《独唱团》第一辑。 《春天责备》周云蓬诗集2010年11月正式出版。


周云蓬的《山鬼》 歌词
歌名:山鬼
  歌手:周云蓬
  作词:周云蓬
  作曲:周云蓬
  编曲:周云蓬
  专辑:《沉默如谜的呼吸》
  歌词:
  有一个无人居住的老屋
  孤单的卧在荒野上
  它还保留着古老的门和窗
  却已没有炊烟和灯光
  春草在它的身旁长啊长
  那时我还没离开故乡
  蟋蟀在它的身旁唱啊唱
  那时我刚准备着去远方
  有一个无人祭奠的灵魂
  独自在荒山间游荡
  月光是她洁白的衣裳
  却没人为她点一柱香
  夜露是她莹莹的泪光
  那时爱情正栖息在我心上
  辰星是她憔悴的梦想
  那时爱人已长眠在他乡
  上帝坐在空荡荡的天堂
  诗人走在寂寞的世上
  时间慢慢的在水底凝固
  太阳疲倦的在极地驻足
  这时冰山醒来呼唤着生长
  这时巨树展翅渴望着飞翔
  这时我们离家去流浪
  长发宛若战旗在飘扬
  俯瞰逝去的悲欢和沧桑
  扛着自己的墓碑走遍四方
周云蓬九月里的,一个叫木头一个叫马尾什么意思
其实指的就是马头琴

用户评论

 正在加载

本站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

Copyright © 2024 天天影视(天天影视) All Rights Reserved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