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防(高平陵事变)

分类:热门资讯/作者:司马防//427 阅读

?司马防作为司马懿的父亲,他对于曹操来说是不是绊脚石?
1曹操做了魏王之后,把司马防找来喝酒,喝到尽兴的时候曹操跟司马防说:我现在还能再做北部尉么?司马防说:那时候大王刚被举荐,也就是做北部尉了。曹操大笑。由此看来曹操是秋后算账呢,虽然没有想把司马防咋样,但是也对当时司马防阻止自己担任更大的官职而有所耿介,所以跟司马防开了个“玩笑”。
2而司马防的回答,也证明他当时尴尬的处境。可见司马防不是曹操的伯乐,而是绊脚石,不过曹操自己还是经过奋斗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司马懿他爸怎么死的
死在司马懿的小妈身上的
司马防是三国人物吗﹖
严格意义上是东汉末的人物
司马防是在司马师成婚当天死的吗
这是不可能的。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司马防去世,终年七十一。那一年,司马师的元配夏侯徽只有8岁,司马师自己也只有11岁,两人肯定还没有成婚。
司马防的历史记载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引《曹瞒传》曰:为尚书右丞司马建公所举。及公为王,召建公到邺,与欢饮,谓建公曰:“孤今日可复作尉否?”建公曰:“昔举大王时,适可作尉耳。”王大笑。建公名防,司马宣王之父。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引《四体书势》序曰:“梁鹄以公为北部尉。”
《三国志注·魏书十五·刘司马梁张温贾传第十五》:司马彪序传曰:朗祖父俊,字元异,博学好古,倜傥有大度。长八尺三寸,腰带十围,仪状魁岸,与众有异,乡党宗族咸景附焉。位至颍川太守。父防,字建公,性质直公方,虽间居宴处,威仪不忒。雅好汉书名臣列传,所讽诵者数十万言。少仕州郡,历官洛阳令、京兆尹,以年老转拜骑都尉。养志闾巷,阖门自守。诸子虽冠成人,不命曰进不敢进,不命曰坐不敢坐,不指有所问不敢言,父子之间肃如也。年七十一,建安二十四年终。有子八人,朗最长,次即晋宣皇帝也。


司马懿之军事联盟司马防是谁演的
司马防----------张志忠 饰演
司马防(149年―219年),字建公,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东汉颍川太守司马儁之子。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司马防去世,终年七十一。司马防生有八子,即历史上著名的"司马八达",司马懿为其次子。
司马防作为东汉颍川名门,他的八个儿子分别都有什么成就?

司马防(149年-219年)字建公,东汉颍川太守司马儁之子。司马防生有八子,因每个人的字中都有“达”字,被后人称为“司马八达”,司马防的性格耿直公正,即使在宴会这样的休闲场所,也保持着威仪。他东汉末年的颍川名门“司马氏”的代表人物,殷国王室之后。











司马防曾多次赞扬曹操,是曹操的伯乐。他对待儿子很严格,即使儿子弱冠成人后,也要求他们“不命曰进不敢进,不命曰坐不敢坐,不指有所问不敢言”。因此,八个儿子在他的教育下,在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建功立业,对封建王朝的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今天就来简单讲述下司马防的八个儿子的生平事迹。

长子司马朗(171年-217年)字伯达。光和五年(182年),司马朗12岁时,便通过经学考试而成为童子郎;初平元年(190年),董卓进入洛阳时,司马朗被俘获,不久设计逃脱回乡,组织各地势力联合抵抗董卓;初平三年(192年),22岁时,曹操征辟司马朗为司空掾属,后出为成皋县令,但因病去职,后来又复职为堂阳县长。

兴平元年(195年),曹操与吕布在濮阳相对峙,司马朗收留抚恤宗族众人,代父教导诸弟,使司马家没有因为世道衰败而家业凋零;司马朗受到百姓的爱戴,之后又调任为元城令;建安十三年(208年)之后,司马朗被曹操征辟为丞相主簿,建议曹操恢复井田制度,但未得到实施;后来司马朗又迁任为兖州刺史,他实施许多政策,都被百姓们称赞;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司马朗跟随夏侯惇、臧霸等人征伐东吴,因瘟疫而死,时年47岁。











次子司马懿(179年-251年)字仲达,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军事谋略家、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司马懿自幼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因曹操出身“赘阉遗丑”,所以司马懿一度拒绝曹操授予的官职。建安六年(201年),司马懿被推荐为上计掾[yuàn];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后,强行辟司马懿为文学掾;因曾支持曹操称帝,所以逐渐赢得了曹操的信任。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延康元年(220年),曹操去世,司马懿帮助曹丕在储位之争中获得胜利,司马懿被封为封安国乡侯;黄初五年(224年),曹丕伐吴,司马懿奉命镇守许昌,并改封为向乡侯;黄初七年(226年)五月,文帝曹丕病逝,明思曹叡即位,改封司马懿为舞阳侯,屡迁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景初三年(239年),明帝驾崩,托孤幼帝曹芳于司马懿和曹爽,曹芳继位后,司马懿遭到曹爽排挤,升为无实权的太傅。

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祭陵,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洛阳。自此,曹魏的军政权力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事变。司马懿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曾率军擒斩孟达,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嘉平三年(251年),司马懿病逝,享年73岁,谥号宣文;景元五年(264年),其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谥司马懿为宣王;咸熙二年(265年),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庙号高祖











三子司马孚(180年-272年)字叔达。司马孚性格温厚廉让,以贞白自立,不与他人结怨。早年曾被陈思王曹植选为文学掾,后升为太子中庶子,辅佐曹丕;建安二十五年(220年), 曹操去世,拥护曹丕继位,不久代汉称帝,司马孚转任中书郎、给事常侍,宿省内,除黄门侍郎,加骑都尉;黄初二年(221年),司马孚外放为河内典农,赐爵关内侯,又转任转清河太守,在曹丕时代,他反对伐吴,主张休养生息。

黄初七年(226年),魏文帝曹丕驾崩,魏明帝曹叡继位,任命司马孚为度支尚书,掌管国家财政;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曹叡驾崩,齐王曹芳继位,曹爽专权,司马孚善于自保,免遭迫害;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变”,政变夺权,司马孚同司马师一起控制京师,曹爽一党被诛杀,司马孚因功进爵长社县侯,累迁司空、太尉;正元二年(255年) ,蜀将姜维进攻陇右,司马孚奉命镇守关中,统领诸军;不久,姜维撤退,司马孚回到京师,转任太傅。

用户评论

 正在加载

本站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

Copyright © 2024 天天影视(天天影视) All Rights Reserved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