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王朔作品 王朔简介)

分类:热门资讯/作者:王朔//850 阅读

王朔小说主要有哪些?

王朔小说作品如下:

1、《动物凶猛》(1991)

故事以“文革”为背景,描写了北京市一个部队大院中一群少年人的成长过程。他们逃课、泡妞、打群架,他们由于“不必学习那些后来注定要忘掉的无用的知识”而使自身的动物本能获得了空前的解放;他们深知自己的未来已被框定于固定的范畴之内,所以他们一点也不担心自己的前程。

2、《玩的就是心跳》(1989)

《玩的就是心跳》讲述了方言因为被怀疑是一场谋杀案的凶手而不断追寻自己过去记忆的故事。小说穿插着文革对于当时部分年轻人的影响与迷茫。小说先是用了第一人称直白的叙述方式讲述了方言追寻真相的过程,但是后半段峰回路转,把方言所丢失的记忆以第三人称倒叙着说了出来。前后还能呼应,解人疑惑,的确说明作者构思能力的高超。

王朔的这本书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遗忘了。原因之一是对“过去”刻骨铭心的人少了,路上被大灰狼咬掉的肉好多都重新长出来了,虽然有伤疤但是不疼了。但这并不意味着“过去”没有意义,因为某种程度上,过去是一个参照物和路标,提醒我们走好以后的路。所以,《玩的就是心跳》依然是一本有意义的书,王朔依然是一个有意义的人。

3、《看上去很美》(1999)

《看上去很美》是王朔后期的作品,它的出现使王朔“世俗文学”“痞子文学”的称号产生动摇,他从“高贵者最愚蠢,卑贱者最聪明”的写作理念,以“垮掉一代”为写作对象,调侃政治、游戏人生为主要题材,转向通过叙述一个故事来揭示社会现象,表达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

4、《我是你爸爸》(1991)

《我是你爸爸》是王朔创作的长篇小说,作品讲述有知识、有头脑的书店营业员马林生离婚后独自带着儿子马锐生活,他有时也很浪漫,不切实际,和儿子的关系却令他头痛的故事。小说反思了伦理关系、教育子女问题。

《我是你爸爸》反映两代人的矛盾和苦恼,具有喜剧谐谑美。它叙述比较严谨、讲究,故意漏洞百出的反技巧、反精致的行文策略被修正,语言面貌有所改观,也理所当然地还保留着某些王朔式特征。

5、《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1986)

王朔说过:“每次冒险都遭受到准确的痛击,每次谨慎又往往坐失良机。”这也许就是人生。《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是王朔被阅读最多的小说,其影响力可以说是巨大的。本书主要讲述的是一个以敲诈勒索为生的浪子和两个单纯女孩儿之间的情感故事。

6、《过把瘾就死》(1992)

书中方言和杜梅两个人都没有错,只是表现方式不同而已。女的更多的把情感表现出来想让人知道,甚至到绑架也只为了确认我爱你这三个字而已;男的把感情埋藏在自己的内心深处而不自知,直到离婚后一次偶然相遇,把她搂在怀里,才心碎地发现自己那么爱她。

过把瘾就死,过了把柔情蜜意的瘾,心却死了。没有死灰复燃,只剩一丝令人愉悦的忧伤。此生,再也不会对任何一个人,爱他爱到想死。

7、《空中小姐》(1984)

《空中小姐》是王朔早期著名作品,讲述了退伍海军“我”同空姐阿眉之间的爱情故事。王朔早年的文字确实有些矫情,用真情实感让人感动,激发每个人心中的少女情怀。《空中小姐》就写出了这样的感觉,让一个旁观者再次激发起曾经萌动的感受,并或多或少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初恋再次浮现,边读边重温,感受不错。

8、《浮出海面》(1985)

《浮出海面》写于1985年,是根据王朔和前妻沈旭佳的真实感情生活改编的,尤其提及两人拮据的生活细节。这本小说分上下部,分别各自从男主(石岜)和女主(于晶)的角度叙述,一个发生在北京的关于一对年轻普通有点穷的男女的非常非常浪漫的爱情故事。

9、《橡皮人》(1986)

《橡皮人》是王朔1986年发表的一篇小说,作为一种社会人格,到了今天,它卷土重来。今日这个词的注解是"他们没有神经,没有痛感,没有效率,没有反应。整个人犹如橡皮做成的,是不接受任何新生事物和意见、对批评表扬无所谓、没有耻辱和荣誉感的人。”

10、《千万别把我当人》(1989)

《千万别把我当人》中讲述了一个所谓活着的义和团传人的故事,还有一个不知所谓的“中赛委”,读来让人难忍发笑。我们可以把这篇《千万别把我当人》看作王朔对历史上某一时期人民生活状态的揭示与讽刺,除了以上提到的几个主要人物以外,作品中的其他人物身上也可以看到那个时代的影子。


王朔作品 王朔简介
1、王朔的代表作有:《玩的就是心跳》、《看上去很美》、《动物凶猛》《无知者无畏》、《致女儿书》、《我的千岁寒》、《王朔文集》。

2、王朔,1958年8月23日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祖籍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中国内地作家、编剧。

3、1978年,开始创作和发表文学作品,先后发表了《玩的就是心跳》、《看上去很美》、《动物凶猛》、《无知者无畏》等中、长篇小说。出版有《王朔文集》、《王朔自选集》等,后进入影视业,电视剧《海马歌舞厅》和《编辑部的故事》都获成功。2007年王朔以500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2007第二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6位,引发广泛关注。
王朔个人资料简介 王朔个人介绍
1、王朔,1958年8月23日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祖籍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中国当代作家、编剧。

2、1965—1969年,在北京翠微小学读书。1976年,从北京市第四十四中学毕业。1977年,进入解放军海军。1978年,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等待》。1983年,开始尝试经商。1984年,发表了中篇小说《空中小姐》。1986年,发表中篇小说《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1987年,发表中篇小说《顽主》。1991年,发表长篇小说《我是你爸爸》;同年,策划与编辑的喜剧《编辑部的故事》上映。1992年,发表中篇小说《过把瘾就死》。1993年,由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无人喝彩》上映。1994年,参与创办好梦影视创作公司、时事文化咨询公司。1997年,改编自《你不是一个俗人》的喜剧电影《甲方乙方》上映。2006年,改编自同名小说的电影《看上去很美》上映。2010年,合作参与电影《非诚勿扰2》。2013年,参与电影《私人订制》的编剧创作。

3、家庭背景:王朔的父亲是王天羽,王天羽于1945年参军,第二次国共内战爆发后,他在刘邓所属王树声部做侦听破译敌电的工作,解放后在南京总高级步校学习,后留校任教,团级干部。王朔的母亲薛来凤生于1929年2月,辽宁人,曾经参加过朝鲜战争担任军医。王朔的父母在南京确定了恋爱关系,王朔是他们的第二个孩子。

4、婚姻家庭:1984年夏,王朔和朋友去北京舞蹈学院,邂逅了沈旭佳。沈旭佳是安徽人,即将毕业于舞蹈学院中国舞系大专班,曾获全国和华东地区的舞蹈比赛奖。王朔当时住在北京西郊玉泉路的解放军政治学院,和沈旭佳确定了恋爱关系。1987年初,王朔与沈旭佳结婚。1988年,两人的女儿王咪在北京三零一医院出生。1994年,两人选择离婚,女儿随着沈旭佳前往美国。2013年9月7日,女儿王咪出嫁,新郎朱砂是画家朱新建之子,王朔并没有出现在婚礼现场
王朔在京圈地位
痞子文学,是王朔当年的代名词。即然痞,说话就必须与大众拧着劲儿,才能不辱痞子的声名。曾看过一个视频,王朔接受记者采访,一口一个孙子,嘴里不干不净,全然不顾观众的感受。痞,看来是名符其实,名不虚传。

同是北京的大院子弟,马未都曾在节目里多次提到过王朔。他们其实应该算光屁股娃娃。当年身为文学编辑的马未都,并不忌讳对王朔的提携,曾讲到王朔有一篇小说开篇就是:事情从第一次遗精开始。其他编辑嗤之以鼻,是马未都立排众议,才使王朔脱颖而出。

大院子弟成千上万,出名的也不在少数,但全中国只有一个王朔。可见“痞”与大院没多大关系,还是个人性格在起作用。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文坛是王朔的天下。电视剧《渴望》和《编辑部的故事》风靡大街小巷,说万人空巷绝不夸张。接下来一系列小说并改编成影视,王朔独具特色的文字功夫和独特魅力的文学功底被展现得淋漓尽致。我最早接触王朔的作品是《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二三十年过去,已记不清具体内容,只记得好像是假冒警察抓嫖的事。那个年代敢写这类题材,读着像外星球来的人和外星球发生的事,确有一种震聋发聩的感觉。

时代在与时俱进,历史的车轮尽管有暂时停滞和倒退,但坎坷曲折的同时,还是呈现着波浪式前进的总趋势。今非昔比,当年的那种痞子风格已没人稀罕,王朔也有自知之明,只能偃旗息鼓,过吃穿不愁的好日子去了。

然而,虎倒雄威在,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当今的文坛,不管有多少群雄啸聚叱诧风云,仍没人敢和王朔相比,因为不管他得过什么什么大奖,却没有一部作品能创造出当年的雄奇伟业——到了王朔面前,总会有几分人穷志短马瘦毛长的自卑。

——这,就是作家王朔如今在圈子里的地位!

文化一家人
前舒兰矿务局东富煤矿职工 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
1万粉丝 · 4.9万赞
搜索
跟王朔比差距在哪里
鲁豫采访王朔专访
作家王朔简历
62岁王朔现状
王朔经典语录
季羡林评价王朔
王朔的牛逼语录

        王朔是中国当代有名著名作家和编剧。那么关于王朔有哪些牛逼语录呢?下面是我给大家分享的王朔的牛逼语录,欢迎欣赏!

  王朔的牛逼语录大全

  1. 实现共产主义、解放全人类神马的肾虚 口号 和远大目标,类似于这种一听就知道在我有生之年实现不了,忽悠傻逼们的东西,我全当臭屎晾着。政府要是爱人民那就实在点儿,让人民活的舒服点儿、自在点儿、安全点儿,别说没用的,其他都是扯淡。反正我他妈就一钱串子,有钱就有安全感。

  2. 中国人之间的对话,多数是黑暗和黑暗的对话——在有光的地方见。可惜很多人一辈子没见到过彼此,一直在黑暗中喧嚣,却看不到真实是什么。

  3. 海明威说当作家要有一个不幸的童年,这个话有点儿意思。准确说不是不幸的童年,而是特殊的童年。特殊的童年经历会促使你有一种特殊的视角来看待世界,拥有这种视角才能成为个性鲜明的生活记录者。一个好作家心理完全健康是不太可能的,心理健康有时意味着庸俗。国外的卡夫卡,中国的韩寒,都是例子。

  4. 中国人谈政治就像一群太监讨论性生活多么美好是一个意思。大伙儿有多少见过选票长什么样的举手我看一下?即使见过选票长什么样,能按照自己意愿选举的再举手看一下?符合条件的全是了。这又好比一群穷逼振臂高呼:是金钱如粪土,还是要饭好。不能拥有,只能假装清高了。其实,我们不如闭口不言。

  5. 国学的牛逼之处无非在于顶着个“国”字,顶着这个字,谁有不同意见就是投敌叛国,卖主求荣,冒天下之大不韪,所以国学才把大家套了好几千年。压制一切,在思想界和知识界巧取豪夺。其实,也就那么回事儿。主要是看用它来行善,还是用它来行骗。

  6. 上帝有仨苹果:一个诱惑了亚当夏娃,存在于他们的欲眼中;一个砸醒了思考中的牛顿,感知它确实存在;第三个握在乔布斯手中,他毫不犹豫地咬了一口,他直觉到上帝存在。一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成了一种主义,诠释了完美,用完美和细节去侵占人心。苹果赚的不是钱,是人心。一个伟大的资本主义的私生子。

  7. 很多人批判乔布斯是资本家,不值得纪念。听说潘十亿先生在乔不死先生死后,说对乔先生最好的纪念是苹果公司马上推出1000元以下的爱疯给大伙儿用,让每个人都用上爱疯,就是对乔最好的纪念。后网友回复说如果潘十亿盖每平米1000元以内的房子,十几亿中国人民也会纪念潘先生。我仅想说:中国也有资本家。

  8. 最近看了几部电影,都是史诗般的坑爹大作,总是玄幻中带着科幻,科幻中带着魔幻,魔幻中带着言情,言情中带着惊悚,惊悚中带着文艺,文艺中带着武侠,武侠中带着警匪,警匪中带着悬疑,不伦不类。中国电影,神马玩意?看得睾丸素都要燃烧殆尽了,难道你们丫不觉得骗钱很可耻吗?第N代导演?一坨狗屎。

  9. 新锐作家和传统作家的区别是:新锐作家是装逼让傻逼们评价,传统作家是装逼还不让傻逼知道。所以,传统作家现在明显干不过新锐作家。

  10. 中国亿万劳苦大众辛苦创造的财富,被数百万之众的贪官利用手中的职权,至少巧取豪夺一半,这就是为什么当今亿万劳苦大众辛辛苦苦劳动,却总是处于贫困状态的根本原因之一,这就是为什么当今虽然经济飞速发展,但贫富悬殊如此之大的根本原因之一。相比中国贪官而言,美国华尔街的贪婪是小儿科。

  11. 人骆家辉不过吃碗炸酱面,坐个经济舱,去趟民工子弟学校,咱报纸就不干了。你他妈一中国报纸,贪官不敢报就算了,人家吃穿简单点也碍着你了,非跟你一起鲍鱼鱼翅同流合污你丫才满意?逼是一样的逼,装上见高低。丫留意天气预报,雷雨天别出门。别和这拨人挨太近,哐铛劈下个分叉儿大雷,容易把你带走。

  12. 没有谁能在谁的心里永远牛逼,早晚会过期。如果过期了,就不要再去留恋,过期后的思念是一种犯贱。处理过期感情的 方法 就是把那段过去当成你人生大戏里弹出来的植入 广告 ,看过了,也买了,买完不适合就退货或者丢掉了。可能这个说法比较没人性,但是起码不会让你难受,只留青春,不留遗憾。

  13. 有人看不明白,我闲着也没事儿,给大伙儿说细点儿:50后,基本穷逼,晃悠着;60后,政治年代,多数当官了;70后,赶上改革开放吹满地,发了;80后,多数50后穷逼的子女,苦逼了;90后和00后,60后和70后的子女,除了富二代就是官二代。环环相扣的,这下明白了吧?苦逼80后的出现不是无缘无故的。

  14. 拼爹时代,无论是官二代、富二代还是星二代所犯下得二,根儿上都是上一代的问题。苦心经营的一代们用金钱、名誉、地位换来的不过是二代们的无知、无耻和无畏。以为开一名车,就可以领跑世界;拎一名包,就可以领袖中国;这般一厢情愿地自封其为未来领袖,其实是被庸俗双规了水货。少年庸俗,则国庸俗。

  15. 老湿曰:旧民主主义革命加弱者情节在中国电影这条道路上是走不通的。作为一个穷逼,你可千万别去看大片,因为你的票钱可能有一半会被不相干的人赚走。比如搞装修搞得最好的张艺谋当年拍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假设80块钱一张票,有可能有40块钱是被卖装修材料和卖菊花的人赚走了,这比电影本身更悲剧。

  16. 中国电影想跟国际接轨,跟人家好莱坞打招呼,还得且等呢!中国大片儿,无非就是乱花钱,动辄一两个亿,大手笔大制作,说白了咱的大导演都是搞装修的,张艺谋是一典型代表,像「黄金甲」其实大部分钱就花在装修上了,剩下的一是买菊花了,一是给那些有名无实的所谓豪华阵容当片酬了。埋单的永远是观众。

  17. 当代传奇:一个调查前县委副书记贪腐的纪检干部,在其办公室身中11刀死亡,最后被当局认定为自杀。且不说这个神奇的干部到底是神还是外星人,反正这事儿给科技工作者提出了一个异常牛逼的新课题:如何用11刀杀死自己,这很值得研究。虽然他身中11刀,但我认为其死亡的主因应该是咽喉炎,您就信了吧。

  18. 杨澜、她老公、红十字会、中非希望工程、达芬奇、阳光基金、等......很多真相无法还原,是因为人们不愿意接受它。

  19.我们义无反顾抛弃的正是她所珍视的,我们珍视的又正是她不屑的。(《橡皮人》改编成电影《大喘气》)

  20.朋友无非两种,可以性交的和不可以性交的。(《顽主》)

  21.我们都是这样的人:面对压力,我们本能地选择顺从,因为我们没有被说服过,也懒得说服别人;人,都是骄傲和自以为是的,相安无事的唯一办法是欺骗。(《顽主》)

  22.街上全是坏人……他们都叫你学好,好自个使坏。(《一点正经没有》)

  23.说实话,能让我们瞧得起的民族还不多呢。不就是才过上二百年好日子么?有什么呀?我们文明四千年了,都不好意思再文明下去了。(《一点正经没有》)

  24我们受 教育 一贯是把个人置于一种渺小的境地。这是我们的悲剧也是我们的习惯,很明白却无能为力。(《玩的就是心跳》)

  25我是个自食其力的劳动妇女,我觉得很光荣,没什么丢人的。男人长期以来把我们压在底下,当作玩物儿,他们可以同时占有几个女人,还会被赞作风流倜傥。而我们呢,和一个以上的男人发生关系就成了破鞋什么的。这公平么?身体是我们自个的,凭什么只许他们胡来而不许我们乱搞?我就不信这个邪,就要扭一扭这种歪风邪气。……(《千万别把我当人》)

  26.距离产生美?哈,我来了,距离产生了,你们就美了!(《过把瘾就死》改编成电视剧《过把瘾》)

  27.你爱我?你也不问问我是不是爱你!(《过把瘾》)

  28.方言:“我还能干什么呀?”

  杜梅:“你可以当我丈夫。” (《过把瘾》)

  29.这世界到处都一样,他无处可去,我相信他只不过是换了个环境和一些人,但肯定还过着和这儿同样的生活。(《给我顶住》)

  30.冬宝对戈玲:“文人办事就是麻烦,干轻浮的事还要出师有名!”

  (《编辑部的 故事 》)

  王朔的牛逼语录精选

  1、我压根儿对文学没什么认识,不知道什么是文学,自己想自己写。说实在文学的认识是一个很复杂的事情,没有什么标准,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标准。

  2、成名以后特别没劲,那是一帮什么人呀?是一帮幸运儿,都没什么真才实学,包括我。

  3、草根就没有话语权吗?是沉默大多数吗?不是皇家生下来的都是草根,我这样理解。你怎么理解?

  4、我认为批评不分善意批评和恶意批评的,你一定要善意的批评实际上就等于是不让人批评。

  5、我说张艺谋是搞装修的,你不能说装修有问题,什么都需要装修呀。而且刻薄不刻薄,您听着,您不爱听您就不听。这是我对他的看法,我不能对他有看法呀?

  6、郭敬明,完全一小偷,怎么那么不要脸?他那帮“粉丝”、小偷团伙的。郭敬明说,我又有名又有钱。你有什么钱呀?别不要脸了,写那点东西能挣几个钱呀?那几百万算钱吗?太可笑了。

  7、我前些年一直演一个北京流氓王朔,其实我不是。我是一个有美德的人,我内心真的很美,我没有害过人,没有对不起人。我没有欺负过比我弱小的人。

  8、余秋雨在文学界真的不入流,写点游记,那叫作家吗?一个小说没写过,你配称作家吗? 散文 作家,青春作家,我觉得余秋雨已经是一个不青春的青春作家了。还来这一套,席慕容他们早搞过了,比你搞得地道多了。

  9、演员们的成名戏是怎么拍的?99%不是睡觉睡出来的。(经典语录 www.lz13.cn)你这孩子不能演戏就不能用,你睡出大天来,你把自己给睡烂咯,都没有用。绝对不比其他行业更黑,都是公开的。

  10、张艺谋是第一个买我剧本的人,我过去说他臭大粪其实很不应该,我的做法有愧于他,他对我说实在的是很好的。


如何评价作家王朔?

王朔实际上是一个对苦难感受很充分的人,他不能像一般人那样承受它,而只能用玩世不恭的姿态来面对它。

他(王朔)的小说形成特有风格,对白通俗化又充满活力,叙述语言则以戏谑、反讽为主,对权威话语和知识分子的精英立场都有嘲讽。

艺术特色

王朔的小说把文本当作一种流行文化的载体,通过阅读使读者从中得到“大众快感”,并产生属于他们的意义,同时,王朔小说随着自身的流行又融入到了大众文化之中,这样,他的小说既是大众文化的载体又是大众文化的内容。

“大众快感”的产生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创作者的“编制”,二是接受者的“生产”。“大众快感”对大众而言是一种解放的力量。

伴随着工业社会而产生的大众文化,在政治上则表现出了明显的“斗争”品格,大众文化是在被统治的状态下生产出来的,大众快感使过去对身体的压抑转变为现在对身体的强调。同时,“大众快感”是大众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主要表现,使日常生活的地位得以提升,也具有审美的“权力”。


王朔的个人简介

王朔,1958年8月23日出生于江苏南京,祖籍辽宁岫岩,中国内地著名男作家、编剧。1978年,他开始创作,先后发表了《玩的就是心跳》、《看上去很美》、《动物凶猛》、《无知者无畏》等中、长篇小说。

出版有《王朔文集》、《王朔自选集》等,后进入影视业,电视剧《海马歌舞厅》和《编辑部的故事》都获成功。2007年王朔以500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2007第二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6位,引发广泛关注。



扩展资料

王朔个人生活:

1、家庭背景:王朔的母亲薛来凤是一名医生,父亲王天羽为军委训练总监部(后改编制为总参军训部)的军官教员,虽非是书香门第,但家境小康,是北京典型的市民家庭(这种出身对于他以后在作品轻车熟路地描写北京市井生活有极大裨益)。

2、情感经历:

1984年夏天王朔认识了即将从北京舞蹈学院毕业的沈旭佳。1987年年初,王朔与沈旭佳结婚,次年女儿在北京三零一医院出生。

2013年9月王朔的女儿王咪在北京与画家朱新建之子成婚。王朔好友冯小刚担任证婚人,并与赵宝刚、陈丹青、刘震云等代表娘家人上台讲话,黄觉夫妻等人参加。王朔未现身,陈丹青帮其解释不舍得女儿出嫁。

用户评论

 正在加载

本站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

Copyright © 2024 天天影视(天天影视) All Rights Reserved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