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燮(只是的裨将李彦仙,却成了一块力阻洪流的“硬石头”)

分类:热门资讯/作者:王燮//526 阅读

“旧时王谢堂前燕”中王和谢具体指谁?
王氏
王燮的个人简历

1929年考入洋县中学,受中共党员教师尚辛友、阎灵初等影响,阅读进步书刊,参加学生运动。翌年转入汉中省立第五师范学校,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小组长。奉中共陕南特委指示,与同学、中共党蓖跣恋隆?赵文藻等负责书写、刻印、发送党内文件和宣传材料,常常通宵劳作,黎明前回校继续上课。汉中白色恐怖严重,常有军警跟踪钉梢。他不停改装,时而商贩,时而农民,时儿阔少,以防不测。一次,军警进行全城大搜查,王与赵文藻以兄妹去郊外祭祖为名,将特委文件转移到城外安全地带。1931年1 1月,省委特派员贾拓夫到汉中改组中共陕南特委,王被选为特委委员。1932年春,王发动汉中五师、五中等校师生罢教、罢课,游行示威,反对国民党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而使东北三省沦入日本帝国主义之手的罪恶行径,引起汉中军政各方的注意。汉中警备司令部派军队冲入五师抓王,他纵身越窗脱险。10月,红四方面军由鄂豫皖西征途经城固升仙村,中共陕南特委派王去联络,徐向前总指挥将120枝长短枪托他交给陕南特委。12月11日,中共陕南特委在升仙村成立了陕南红军第一游击大队,王被任命为游击大队政治委员。他和大队长张仁俊、副大队长胡哲指挥游击队活动在南(郑)、城(固)、留(坝)、洋(县)边界地区。1933年2月,王在城固柏树村与国民党军作战中被俘,乘夜挣断绳索脱逃。为迷惑追赶的国民党兵,他脱下鞋袜放在板凳河岸佯装涉水过河,然后转身赤脚在雪地里走了一夜,昏倒在路旁,幸被农民邓全德发现背回息养。4月,红二十九军第二游击大队成立,王又被任命为大队政委兼第一中队中队长。与大队长杨维山带领队员仍在原第一大队活动区域打击土豪武装,开仓放粮济贫。5月,受中共陕南特委派遣,赴川北与红四方面军接头,入川后一九三四年一月,于陕南牺牲。


打得金军集体致敬的“南宋游击英雄”最后是什么结局?

一:让赵构“睡不着”的英雄

两宋的历史,说来让人憋屈:先是一场“靖康之耻”,繁华的汴京变成了废墟,然后金军横扫中原,北方大地生灵涂炭,风雨飘摇的南宋小朝廷呢?除了跑跑跑,更是内斗倾轧不断,满眼乌烟瘴气。

但奇特的是,就是这么个糟烂局面,恨不得一口吞了大宋的凶残金军,竟有多年时间裹足不前,由着南宋王朝整理好内部,甚至整合好军队,站住阵脚与金军相持。难道是金兵突然心太软?当然不是!

因为,就是在南宋王朝撒腿跑路的背后,战火遍地的北方大地上,又有多少大宋军民挺身而出,以决死的恶战,死死拖住金军南下的脚步,给濒死的南宋王朝,一次次赢得喘息重生的时间。其中尤其重要的一位,就是李彦仙。

李彦仙,原名李孝忠,是北宋西军名将种师中的老部下,本是悍将云集的西军里的小人物。之所以会改名,完全因为脾气太冲:靖康年间时,驰援汴京的他,受够了文官主帅李纲的瞎指挥,一怒上书痛批。打领导脸的后果也当然严重,立刻惨遭北宋王朝通缉,只得改名“李彦仙”,逃回陕西避祸。

但别管是做军官的“李孝忠”,还是变成通缉犯的“李彦仙”,这人,从来是个长心的人:不但有一身精湛武艺,甚至每次经过险要地势,都要把地形仔细绘制下来。打仗也越打越鸡贼,早年在西军时,就以擅长打敌人闷棍著称。待到靖康之耻上演,北宋王朝覆灭,苦战敌后的李彦仙,仗更是越打越精。就连远在江南“躲猫猫”的宋高宗赵构,都突然给他发出“好评”:“近知彦仙与金人战,再三获捷,朕喜而不寐”。



南宋名将众多,恶战也多,为什么偏偏是知名度极低的李彦仙,叫赵构“谁不着觉”?看看他打的仗就知道!

二:浴血孤城的“游击英雄”

李彦仙的英雄事迹,要从1127年讲起。

公元1127年,通过“靖康之耻”获得了无限财富的女真人,将目光瞄向了具备王霸之气的关中地区,意图占领川陕,再顺江而下,灭掉南宋。

摧枯拉朽之下,“不胜将军”王燮迅速瓦解、逃跑,陕州沦陷,川陕大地瞬间战云密布。

盗匪、逃兵、难民是这一时代的特色产物,但就在这片大潮中,只是的裨将李彦仙,却成了一块力阻洪流的“硬石头”。按说在这种时候,一般人都知道,跑才有命,乱世逃兵一点都不可耻,反而可能会被认为是“战斗经验丰富”,可是李连长,却坚决驻守三嘴山,对于小股金兵,更是坚决打击,甚至敢于和女真人马上较量、野战争胜!这样的李连长,迅速聚集了一大片拥趸。

1128年,李彦仙派部下混入陕州敌占区,里应外合之下,陕州——光复。这是潼关以东,大宋唯一的州府级据点。此后,李连长不断的对外出击,小有胜利,也因为战功升级到了右武大夫(大概相当于小军区司令员)。

这些胜利有多重要?可以看看地图:李彦仙据守的陕州,就是今天的河南三门峡。这个地方,是从中原进入关中平原的必经之路。如果金军拿不下陕州,那就进不了关中。进不了关中,南宋就算再衰,手里还是握着一只反击的拳头,随时可以朝中原挥出。所以,金军的意图也很明显:就算崩掉了满口牙,也要把陕州啃下来。这一次女真人派出了最强战将——完颜娄室,于1129年底,进击陕州。

最强金将完颜娄室对阵宋军肝胆李彦仙,两人也算是老对手了,一对一的比拼,双方胜负也就五五开,可是这一次,完颜娄室统帅10万大军,而李彦仙的守军——1万不到。



面对铁桶一般的围困,白天的李彦仙很淡定,居然就在陕州城头摆宴喝酒,任由女真人摆出架势,拉出工程车、炮车。可是晚上的李彦仙,迅速变成了洪水猛兽,从城门暗道,直冲金兵,烧掉了女真人所有的攻城器械!

军事失败之后,完颜娄室又派人喊话李彦仙:“只要投降,你就是河南军方第一人!”李彦仙的回答是:“滚!射死他!”于是,这喊话的倒霉蛋就变成了刺猬。

劝降不行,那就继续武力招呼,这次完颜娄室倾尽战力攻城,石块、弩箭之类东西不要钱一样往陕州城招呼,可李彦仙屹立城头,始终不退,亲自指挥守城。有李彦仙这样的猛人坐镇,金人的正面硬攻,也不过是多几具尸体。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猛攻陕州的金军,何止被崩掉了满口牙,甚至被打的头破血流,但对李彦仙这个强劲的对手,却是敬仰到了极点。整个战斗期间,金军不止一次隔空喊话,许以各种高位,捶胸顿足保证高官厚禄。但战至精疲力尽的李彦仙,却面对残破城池,发出了这个血火年代,大宋军人的一声嘹亮强音:吾宁为宋鬼,安用汝富贵为!

但比起这样忠勇的战将来,李彦仙的“战友”们,却是一个赛一个不堪!坚守的同时,李彦仙向此时的川陕军方大佬——张浚求救,忙于布置富平战役的张浚则指派了曲端救援。可是这曲端,却有根筋搭错了——隔岸观火,不闻不问。

以曲端戎马生涯的本领说,他不可能不知道,陕州之战对大宋有怎样意义!之所以不救,原因也公认:他妒忌李彦仙功劳太大,官升得太快。国难临头,这些“良将”,满脑子还是这事。

陕州城致命的问题,很快就暴露了出来:陕州城的粮食很快就见底了,豆子、战马、老鼠……所有能吃的都吃完了。

公元1129年正月底,饥寒交迫的陕州城再也坚持不住,城破……不可一世的女真人终于入城了,李彦仙率领部曲死战不降,惨烈的巷战,李彦仙以下五十一员战将一同战死,无一人投降!这一天,陕州城的大地——殷红明艳,那是陕州军民最后的尊严。

冲天火海映照之中,是陕州城战斗的张三、李四、王大妈、李大娘……,即便是妇女、孩童也捡起了瓦片、石块,他们明白: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战斗终于平息,整个陕州城成了一片修罗地狱,没有一个活人,但也没有一个孬种!



这一天的战斗,李彦仙的左臂中了不知多少箭、多少刀,当他突围而出的时候,整条左臂已经几乎离体。当李彦仙看到怒焰冲天的陕州城——那是他的领地,当他听见撕心裂肺的哀嚎——那是他的子民,悲哀、无助笼罩了李彦仙所有的情绪,纵然化为厉鬼,他也要守护足下的大地,他纵身跃入江河……

壮哉,陕州烽烟不屈!悲哉,李彦仙合门忠烈!愤哉,友军不救!


王燮的人物生平
王燮(1848-1900)字襄臣,清代著名武将,号湘岑,顺天宁河(今属天津)人。清代著名将领王锡朋的曾孙,著名语音学家王照的大哥。
王燮生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曾祖父王锡朋,出身行伍,善骑射,曾任寿春镇总兵,久经战场,战功累累,1841 年10 月,在定海抗击英军中壮烈殉国。祖父王承泗,曾任山西代州知州,署蒲州知府。其父王楫太学生,承袭都骑尉兼云骑尉武职。清咸丰年九年(1859),王燮不幸丧父,他年仅11 岁,下面还有两个年幼的弟弟。二弟就是戊戌变法的积极参与者和中国最早的文字语音的改革家王照;三弟王焯和王照一样,都考中了进士,在吏部任职。王燮的父亲病故后,由母亲带着兄弟三个节俭度日,生活拮据,二弟王照由叔父王橚收养。王当时任刑部员外郎(注 1)。同治七年(1868) 王燮补县学生,娶妻刘氏。同治十二年(1873)举行顺天乡试,王燮因家庭生活困难而错过了参加乡试的机会。后来,靠袭职候补官缺,也就是这一年,25 岁的王燮补任了京城右营都司。这是清朝政府的步军统领衙门,俗称“九门提督”统领下的武职,为正四品顶戴。对于初步仕途的王燮来说,这官阶品级可算不低。他感谢皇恩浩荡,格外尽职尽责,成绩突出,很快提升为左营游击(从三品),后又特加二品,赐总兵衔和仓场侍郎衔。 
王燮任京城左营游击一职期间,时逢八国联军进犯北京,义和团运动也风起云涌,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大批涌进京城,治安秩序非常混乱。光绪二十六年(1900) 六月十日,八国联军有二千余名进犯北京,在天津和北京之间的廊坊落垡遭到了义和团的阻击。这时的京城治安形势日趋严峻。涌入京城的大批义和团仇杀洋人,查拿奸细,烧洋店铺,烧教堂,割电线,砸车站邮局,团民的过激行动也严重地伤及无辜。比如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日(1900 年6 月16 日)那场大火,有关史料就有这样的记载: “火烧大栅栏是义和团运动期间一件颇具影响的事。有些论著谈及此事时,只讲烧了老德记西药房,将延烧大片民居事加以讳饬;有的甚至对此事加以颇高的肯定评价,以为表现了义和团反帝和‘严厉禁贩售洋货’的决心。这显然是片面和不符合历史真实的。事实上,由于一场大火给数千家居民带来灾难。”在这样的治安形势下, 王燮冒着生命危险每天坚持巡逻,惟恐失职。这时清廷为加强京城治安,特命专职京师团练大臣会同五城御史稽查巡逻。义和团的行动是杀灭洋人,但也仇视私通洋人的官军。就在王燮巡逻遇害的前几天,清廷西太后连续四天召开御前会议,决定招抚义和团。六月十九日慈禧召开第四次御前会议,决定对列强宣战。就在官军同义和团联合抗击外敌的情况下,王燮在六月二十一日巡逻中,被义和团拿获,误认为是私通洋人的奸细,惨遭杀害。时年52 岁。 
王燮著有《秦园诗草》,辑诗词152 首传世。
是谁在被岳飞杀死后,老百姓还要给他立塑像?

南宋建炎四年,钟相、杨么为首的两湖地区农民,继承了北宋初年王小波、李顺起义时提出的“均贫富”口号,发动了农民起义。

钟相、杨么在“均贫富”口号下,又加上了要铲除封建等级的“等贵贱”口号,反映了南宋初年土地剥削进一步加剧,也反映了农民起义政治纲领的趋于成熟。

  北宋末年,金兵侵宋,北方官僚地主等大族纷纷南逃,湖湘地区当南北交通要冲。

那些显贵大族的随从及亲属,倚势恃强,鱼肉细民,侵占湖沼淤田,筑堤成田,恢复过去的剥削生活;而本地的一些歹徒,投充爪牙,助桀为虐。

  两湖地区农民赋税负担特重,南宋初朱胜非曾记载:“自桂岭而来,入衡州界,有屋无人;入潭州界,有屋无壁;入袁州界,则人屋俱无。”



钟相,武陵县(今湖南常德)人,出身于小商人家庭。

在起义前的二十多年, 钟相利用“左道”(可能是摩尼教)为农民治病,联络群众。他自号老爷,亦称天大圣,并提出“法分贵贱贫富,非善法也。我行法,当等贵贱,均贫富”。

钟相的心腹杨么、裴宥、王宗石、刘衡、杨钦等,吸收当地“困于赋役”的人,参加者络绎不绝。

北宋末,钟相曾派其子钟子昂率领信徒三百人“勤王”,参加抗金,但中途被解散回乡。

  建炎四年二月,金军攻陷潭州,大肆掳掠。

游寇骚扰荆南(今湖北江陵)、澧州(今湖南澧县)一带,冒充为“钟相民兵”。钟相“因托言拒彦舟以聚众”,决定起兵,抗拒金军和孔彦舟部的侵扰。

参加起义的群众,多数为由贫苦农民、渔民与溃散士兵组成的“忠义军民”,还有少数避难来的知识分子。

  建炎四年二月二十一日(1130年4月1日),钟相即在其故里天子岗(今常德南)筑垒浚壕,建立农民政权,定国号为楚,自称楚王,改元天载。

钟相宣布宋朝国法为邪法,夺官僚地主的财产分给农民,称为“均平”。鼎(今常德)、澧两州及荆湖广大地区农民首先参加,起义军势力很快扩充到洞庭湖周围的19个县,起义军发展到40万人,当月攻入桃源县城,杀知县钱景,又攻克澧州,杀知州黄琮。

  同年三月,宋朝廷以孔彦舟为荆湖南北路捉杀使,使其进入鼎州镇压起义军。

  孔彦舟看到起义军力量强大不能以战取胜,故意散布歌谣:“爷(指钟相)若休时我也休,依旧乘舟向东流”,暗示可以和钟相停战言和而使其放松警惕,又派出奸细以请求“入法”为名,打入起义军内部。

孔彦舟即乘筏夜渡,以奸细为内应,发动总攻击。三月十六日,钟相大败,父子战败被俘,后被杀害。

  钟相起义失败后,余部杨么(么yāo同"幺")、黄诚、刘衡、周伦、杨钦、夏诚、黄佐、杨华、杨广等继续斗争,起义中心从武陵迁至杨么家乡龙阳(今汉寿),分置栅寨,聚众10余万。其中以杨么、杨钦、杨华的势力最大。

  同年六月,宋朝鼎澧路镇抚使程昌寓由水路前往鼎州赴任,对杨么等施行招安。

官军途经鼎江口时,遭起义军攻击,宋军大败,辎重、眷属等全被起义军所俘。

  绍兴元年正月,程昌寓升为主管荆湖西路安抚司公事,制造车船,装载水军,犯夏诚寨,被义军夏诚打得大败,车船也被缴获。

绍兴二年十一月,荆湖、广南路宣抚使李纲和刘洪道、解潜会兵,准备围剿起义军。

  绍兴三年四月,杨么自号“天圣大王”,且用以纪年。

杨么随后派起义军2万人奇袭公安县,截断宋军的饷道,以打破由李纲为主的围剿。

四月十六日,宋军罗广所部抵鼎州城西时,以军饷不继,引兵北退,潭州将领刘深、鄂州将领颜彦恭也相继引所部从鼎州返回,李纲所策划的四路官军围剿宣告破产。

  起义军充分利用“洞庭重湖”的地利,战士陆耕水战,“春夏则耕耘,秋冬水落,则收粮于湖寨,载老小于泊中,而尽驱其众四出作战,官军陆攻则入湖,水攻则登岸”。

  起义军又打造车船,车船以人踩轮,以轮激水,其行如飞,是水战的主要武器。



  绍兴三年六月,宋湖南安抚使折彦质会同辛太等,对杨么起义军进行围剿。荆南府制置使王燮总领舟师,十月率兵抵鼎州沅江上游的鼎口,与起义军接战。官军大败,死伤无数,王燮本人为流矢射中,狼狈逃到桥口,率领神武前军万余人,奔返鼎州。

王燮随后进兵岳州,想封锁洞庭湖的东口,以便“围剿”起义军于洞庭湖中,在岳州之南湘江口的阳武口等处捎泊水军。

十一月三日,起义军使用车船进攻,踏车回旋,横冲直撞,将官军战船大小数百艘,尽碾没入水,官军大败。同年十二月,宋廷又派人招安,也都被杀。起义军已扩大到20万人。

  绍兴五年二月,南宋朝廷派岳飞前往洞庭湖地区镇压起义军。

岳飞率军到达潭州,遣使招降了黄佐。五月中旬,右相张浚到潭州督战。

六月二日,岳飞派黄佐潜入杨钦大寨招安,杨钦即率所部战士3000人投降。



接着,杨钦又诱全琮、刘铣出降。同时,岳飞又命各州对于起义军投降者多方存恤,首领授官,其余的给以闲田耕种。南宋朝廷又对洞庭湖起义军根据地减免赋税。

    岳飞命令诸路官军将紧靠洞庭湖沿岸的各农民军水寨分别包围,同时在环湖周围多筑堡垒,堡堡相连,实行陆地封锁的方针。

对于起义军车船的优势,岳飞命令砍伐附近君山上的木头,多打巨筏,以堵拦湖中诸要塞;又以腐木乱草从上流浮下来,使得草木垫积,车船不能行驶。

杨钦投降后,岳飞随即派牛皋等进攻杨么水寨,起义军将领陈瑫首先投降,起义军战败,纷纷投降。

十一日(1135年7月23日),岳飞进攻起义军最后据地夏诚寨,杨幺看到自己的部众领着宋军追赶,于是跳到水里自杀,被牛皋捉住杀掉。

杨么死后,起义军则在雷德进、雷德通兄弟率领下,又坚持了一年多才最后失败。这次起义前后共持续六年半之久。


王燮的人物简介

王燮生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曾祖父王锡朋,出身行伍,善骑射,曾任寿春镇总兵,久经战场,战功累累,1841 年10 月,在定海抗击英军中壮烈殉国。祖父王承泗,曾任山西代州知州,署蒲州知府。其父王楫太学生,承袭都骑尉兼云骑尉武职。清咸丰年九年(1859),王燮不幸丧父,他年仅11 岁,下面还有两个年幼的弟弟。二弟就是戊戌变法的积极参与者和中国最早的文字语音的改革家王照;三弟王焯和王照一样,都考中了进士,在吏部任职。王燮的父亲病故后,由母亲带着兄弟三个节俭度日,生活拮据,二弟王照由叔父王橚收养。王当时任刑部员外郎(注 1)。同治七年(1868) 王燮补县学生,娶妻刘氏。同治十二年(1873)举行顺天乡试,王燮因家庭生活困难而错过了参加乡试的机会。后来,靠袭职候补官缺,也就是这一年,25 岁的王燮补任了京城右营都司。这是清朝政府的步军统领衙门,俗称“九门提督”统领下的武职,为正四品顶戴。对于初步仕途的王燮来说,这官阶品级可算不低。他感谢皇恩浩荡,格外尽职尽责,成绩突出,很快提升为左营游击(从三品),后又特加二品,赐总兵衔和仓场侍郎衔。
王燮任京城左营游击一职期间,时逢八国联军进犯北京,义和团运动也风起云涌,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大批涌进京城,治安秩序非常混乱。光绪二十六年(1900) 六月十日,八国联军有二千余名进犯北京,在天津和北京之间的廊坊落垡遭到了义和团的阻击。这时的京城治安形势日趋严峻。涌入京城的大批义和团仇杀洋人,查拿奸细,烧洋店铺,烧教堂,割电线,砸车站邮局,团民的过激行动也严重地伤及无辜。比如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日(1900 年6 月16 日)那场大火,有关史料就有这样的记载: “火烧大栅栏是义和团运动期间一件颇具影响的事。有些论著谈及此事时,只讲烧了老德记西药房,将延烧大片民居事加以讳饬;有的甚至对此事加以颇高的肯定评价,以为表现了义和团反帝和‘严厉禁贩售洋货’的决心。这显然是片面和不符合历史真实的。事实上,由于一场大火给数千家居民带来灾难。”在这样的治安形势下, 王燮冒着生命危险每天坚持巡逻,惟恐失职。这时清廷为加强京城治安,特命专职京师团练大臣会同五城御史稽查巡逻。义和团的行动是杀灭洋人,但也仇视私通洋人的官军。就在王燮巡逻遇害的前几天,清廷西太后连续四天召开御前会议,决定招抚义和团。六月十九日慈禧召开第四次御前会议,决定对列强宣战。就在官军同义和团联合抗击外敌的情况下,王燮在六月二十一日巡逻中,被义和团拿获,误认为是私通洋人的奸细,惨遭杀害。时年52 岁。


明末三次开封之战中的守城者周王姓甚名谁,结局如何。

朱恭枵。

崇祯十四年1641:

李自成率大军渡过黄河,攻占洛阳,杀福王常洵,震动朝野。最后一代周王朱恭枵,亲自拿出库金五十万,饷守者军士,并悬下赏格,杀一贼给五十金。

他还自己出资来加筑开封城,以防御起义军。当李自成攻城时,守城者投以火,贼被烧死者不可胜计,乃解围。翌年正月,崇祯下诏褒奖,曰:“此高皇帝神灵悯宗室子孙维城莫固,启王心而降之福也。”但此时人心向背已很明显,恭枵此举收效不大。

十五年1642:

李自成果然再攻开封,此时正值雨季,黄河水泛滥,淹没了开封城,“城中樵采路绝。”九月,“贼决黄河灌城,城破“。

李自成利用泛滥的洪水,攻陷开封。恭枵和他的王妃、王子、一部分宗室和部分王府官员在洪水和起义军攻城的喊杀声中狼狈逃离开封,一路逃遁。在风雨中躲藏于开封郊外的树林中数日。李自成攻占开封后不久,被赶来救援的明军击退。

援军来到河北,以船来迎,总算逃脱。崇祯知道后,赐书慰劳,并赐帑金文绮,命寄居彰德。

李自成虽然撤走了,但开封城内已被大水泡的一塌糊涂,王府、宫殿都被淹没,恭枵等人只好暂时寄居到彰德府(今河南安阳市)。经历此劫,年逾六旬的恭枵已心力交瘁。不久,恭枵便病死。“王薨,赠谥未行,国亡”。其孙南走,后被清兵所杀,死于广州。

扩展资料:

崇祯十五年(1642年)正月初四,开封迎来大雪,气温骤降,守军昼夜坚守在城头苦不堪言,夜里有不少士兵被冻死,城里粮饷也开始匮乏起来。

在开封之战中周王积极捐钱捐物,这次虽然还需要周王解囊相助,但大家都不好意思开口。王燮于是毛遂自荐去周王府要钱粮,周王毫不迟疑的又捐出白银数万粮以资军用。



在周王的带动下,官府也动员民间捐出棉被、毛毯,为守城士兵取暖所用,一天之内便筹集到两万多件。另外由乡绅们提供的粮食,在上方寺摆起数百口大锅,为守军提供饮食。

巡抚高名衡为此向城中百姓表示了感谢。有了周王积极支持,文臣武将的指挥若定,全城官兵士气高涨,开封城注定成为一座难以轻易攻破的铜墙铁壁。

为了坚守开封城,众文武官员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守备高尚仁为鼓舞军心民心,在夜里偷偷将两尊大炮埋入地下。然后白天带人修补城墙时,故意在埋藏大炮的位置取土。

当这两尊大炮再度出现在众人面前时,喜讯速度传遍全城,传言也越传越神,两门铁炮也被说成是刘伯温当年埋下,专为平剿反贼所用。为此还将两尊大炮披红挂彩,游街示众,众人皆深信不疑,深受鼓舞。

正月初七(1642年),民军在曹门以北的心字楼下挖成巨洞,可同时容纳50多人开展作业,给守军城防造成巨大隐患。

守军仍以从上而下挖通巨洞展开攻击,但民军早有准备拼命抵挡,使守军破坏的企图落空。巡按御史任浚见事危急便直接摆出2000两银子,用红笔书写下“能夺此洞,赏银2000两。”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一名叫朱呈祥的将官带兵自告奋勇出击。他命人用柴草加入药物点燃后投入洞中,烟雾和热浪将洞中民军暂进逼出洞外。朱呈祥趁民军退出间隙,迅速命人将准备好的大量水倾倒入洞灭火降温,尔后率领敢死队跳入洞穴中,很快将巨洞夺取。

随后其他30多处洞穴均被守军以此种手段全部夺取。民军专业挖洞十几天,一朝成果尽毁,士气受到重创。

正月初八,巡按任浚率500精兵由水门潜出,突然将民军大营突袭,在民军反击后又迅速撤了回来。

民军见偷袭明军人少便奋勇向前追击,事前隐蔽在城墙洞穴中的明军则趁夜色迂回到追击民军背后。当偷袭明军由撤退变成向追击民军反击时,迂回民军背后的明军也突然出现,腹背受敌的民军一时搞不清楚明伏兵数量,登时大乱,被斩杀无数。

在这次的围城战中,民军新兵较多,大多是胁从的饥民,战斗意志并不坚定。守军书写传单射入民军大营,散布朝廷援军即将到来的消息,又言及开封城防坚固,到时候内外夹攻,必破民军。希望众人要认清形势,不要白白葬送自己的性命。

连日进攻,民军在城下遗尸累累,加上又冷又饿,很多民军在明军的心理攻势下对拿下开封失去希望,纷纷逃出大营。对于藏身在洞穴中的民军,守军则通过由上到下贯通的入口向里面的民军喊话,发起情感攻势,并往给洞内的民军投送大饼,使得不少民军调转枪头,转而向明军投降。

心理战能削弱并影响民军士气,但有李自成嫡系3万老营督战,民军攻势仍持续进行。而火攻对守军也说仍是对付凿墙掘洞民军的最有效手段。官府在民间收集大量柴草,而周王府也贡献尤多,到初九这一天,曹门城上已囤积了10余万束柴草。守军正枕戈待旦等待民军的下一波攻势。

参考资料:百科-朱恭枵

用户评论

 正在加载

本站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

Copyright © 2024 天天影视(天天影视) All Rights Reserved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