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芬(豫剧“大祭桩”电影主演是谁?)

分类:热门资讯/作者:王清芬//320 阅读

中国戏剧梅花奖的豫剧演员有谁?
王清芬    河南省二团 
 牛淑贤    河北邯郸东风剧团 
虎美玲   
河南郑州豫剧院(当时叫郑州豫剧二团)    胡小风    河北邯郸东风剧
李喜华    湖北襄樊豫剧团    
李金枝    湖北十堰豫剧团  
谷秀荣    河南省一团
陈淑敏    洛阳市豫剧 
小香玉    太原市豫剧团   
李树建    三门峡豫剧团 
章兰     山东聊城
豫剧“大祭桩”电影主演是谁?
虎美玲,王清芬是《风雨情缘》
修正宇王清芬是什么关系
合作伙伴。
曾与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及名演员王清芬同台演出,并参加电影一起演出。
1985年调省艺术辅导站后,一直同王清芬合作,先后到湖北,山东,四川,河北及东北三省演出,1991年获全国豫剧电视梨园杯大奖赛银杯奖。系河南省剧协会员。
豫剧十大名旦的王清芬

王清芬,女,1943年出生,河南新乡人,豫剧旦角名家。为国家一级演员。13岁开始学戏,15岁登台演出,主攻闺门旦、花旦。国家一级演员。1988年获首届中国戏剧节优秀演出奖和第六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当时是河南省清芬豫剧团团长。1994年获得中国豫剧“十大名旦”称号。她吸收豫剧各流派之特长,融各艺术门类之精华,扬长避短,不断提高创新,形成了唱、念、做、打全方位塑造舞台艺术形象的独特表演风格。其表演尊重程式又大胆创新。演出剧目有《大祭桩》(1989年改编为影片《风雨情缘》)、《宇宙锋》、《抬花轿》、《麻风女传奇》等。 艺术要发展,就得博采众长,勇于创新。”王清芬吸收陈素真、阎立品等艺术家的精湛表演于自身,融会常香玉、崔兰田、马金凤的生动唱腔于一炉,旁采京剧、舞蹈里的表演手段,转益多师,自辟蹊径,融其他艺术门类之精华,扬长避短,不断提高创新,形成了唱、念、做、打全方位塑造舞台艺术形象的独特表演风格令人耳目一新,塑造了一个个丰满的人物形象。


豫剧的著名演员
豫剧的代表人物有常香玉、陈素真、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桑振君“豫剧六大名旦”,

小生赵义庭、王素君、王希玲,代表三大风格小生流派,

须生唐玉成、唐喜成、刘忠河、刘新民和李树建,代表五大风格须生流派,

黑脸李斯忠的李派,

丑角牛得草的牛派也很有特色,还有金不换。

建国后的现代戏创作又涌现出高洁、马琳、魏云、王善朴、柳兰芳等“豫剧五大主演”。

1993年评选出“93今日中国豫剧十大名旦”:张宝英(河南)、汪清芬(河南)、虎美玲(河南)、
牛淑贤(河北)、李喜华(湖北)、菅爱梅(河南)、朱巧云(河南)、李金枝(河南)、陈淑
敏(河南)、马莉(河南)、胡小凤(河北)、章兰(山东)。
《抬花轿》这出戏讲了什么故事?

首先了解一下抬花轿的背景故事和大概内容:豫剧《抬花轿》,早期又称《文武换亲》、《香囊记》,是豫剧花旦的看家戏,也是老百姓最喜欢的一出戏。

明朝永乐年间,新科武状元和当朝四品官周定大人的女儿周凤莲订下终身。迎亲之日,周凤莲刚考中新科文状元的义弟周进宝送她出嫁到邱府。周进宝在邱府内惊异地发现一丫环竟是自己跳河身亡的定情妻子王定云。可定云担心如今他俩地位不同,二府双亲不会答应。周凤莲劝说公婆、爹娘,为他们重搭鹊桥,最终使爹娘抛弃了门第观念,促成了王定云和弟弟的美满婚姻。

发展以及影响:这出戏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男旦刘荣鑫(艺名“白菜心”)、高保泰(艺名“玻璃脆”)等开始红遍菊坛,三十年代的男旦翟燕身(艺名“水上漂”),四十年代的姚淑芳,五十年代的宋桂玲,六十年的吴碧波,七十年代的王清芬,她们从不同角度塑造了心直口快的疯丫头周凤莲的可爱形象,表演形式不断丰富、创新,最终形成了今天的演出版本。擅演此剧的名角很多,如常香玉、徐艳琴、宋淑云、刘素真、赵金红、张海棠、李香英、萧素卿、贾桂花、康慧兰、周秀梅、李莉、王香萍、辛艾、原淑静、陈春霞、苗文华、郭英丽等。据说解放前《抬花轿》也是常香玉的拿手戏。而姚淑芳无疑是解放后第一位让这出戏出彩的演员,当时有“看了姚淑芳,谁也不吃香。看了《抬花轿》,神魂都颠倒”之谚。她在这出戏中大胆改革了周凤莲出嫁一折,将“坐轿”表演的出神入化,因此一时又流传有“门搭子放炮,姚淑芳坐轿”。到了宋桂玲的时代,脆脆甜甜的嗓音,地地道道的祥符调,她对这出戏再次做了大手术,通过其精湛的艺术功力,将周凤莲塑造成其一生最成功的艺术形象之一,此剧亦成为其代表作,而进入省一团后,宋桂玲与王素君两人的珠联璧合,更让这出戏出彩不少。五十年代吴碧波也将此剧成功打造成自己的代表作,“听听吴碧波的香囊记,一辈子不生气”。王清芬则成功将此剧搬上荧屏,了却了几代豫剧名家将此剧搬上荧幕的夙愿。

豫剧《抬花轿》,早期又称《文武换亲》、《香囊记》,是豫剧花旦的看家戏,也是老百姓最喜欢的一出戏。尤其是到了农村娶亲的时候,大喇叭里总少不了《抬花轿》里面的精彩唱段,像“府门外三声炮惊天动地”更是耳熟能详,大人小孩都能哼哼出个一二三来。小的时候,总跟姥姥去草台听戏,每到这出戏的时候,她都会告诉我是《文武换亲》,我不知道到底当时报幕为什么名字,至少那时候乡村老百姓依然还记得是它最初的名字。


豫剧代表作有哪些?

一、梵王宫 

《洛阳桥》又名《甩大辫》《叶含嫣》,戏剧大师田汉看了豫剧皇后陈素真此剧后改名《梵王宫》 ,早期豫剧的《洛阳桥》是以唱为主,后陈素真将此剧融入了诸多表演。蒲剧、秦腔,晋剧、北路梆子、河北梆子、川剧、滇剧等剧种中均有演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屡经整理改编,思想性、艺术性都有所提高,流传的范围也更为广泛。



二、三上轿 (三上轿)

《三上轿》,豫剧传统剧目,戏全本《假金牌》之一折。原本是胡唱八唱的(送客戏),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被豫剧皇后陈素真改编加工整理后,轰动大中原。14年后(1944年)陈素真将此剧传授于豫剧大师崔兰田,崔兰田宗深沉、悲壮的豫西调,她将此剧改为豫西调唱腔,仍造成巨大轰动。

此后又被越剧、评剧、秦腔、黄梅戏、庐剧、河北梆子、晋剧、蒲剧、川剧、平调、淮海戏、怀调、泗洲戏、淮剧等其它剧种移植了此剧。



三、三拂袖

豫剧《三拂袖》樊粹庭先生为豫剧皇后陈素真大师编写的第三部大戏。1935年10月初,陈素真先生首演《三拂袖》饰-蒋琴馨,并赢得“豫剧皇后”桂冠。

1950年代豫剧名家王敬先演出此剧目曾轰动开封。1961年前后,郑州市豫剧团也演过此戏,主演陈派弟子华翰磊,导演崔希学。



四、涤耻血

《涤耻血》是一部由著名戏剧家樊粹庭先生为豫剧皇后陈素真大师量身打造的第六部豫剧原创历史剧。根据《岳飞》中有关刘芳抗金情节改编。

该剧于1936年初写成,豫剧皇后陈素真大师于3月18日在开封豫声戏院首演。同年,京剧大师尚小云先生在开封演出时,要看陈素真先生的演出,但由于陈先生因录制唱片嗓子出了问题,就没能为尚先生演出,樊粹庭和陈素真就觉得对不住尚先生。

就将《涤耻血》剧本赠与了尚先生,尚先生将此剧改编为《绿衣女侠》,上演于京津沪一线城市。后人评价:乡野土戏被京剧大师们青睐,足见豫剧魅力。80年代初,石磊先生改编为《大宋英烈》。



五、地塘板

《地塘板》又《搜杜府》《悬空案》《搜芒府》《抄临颍》,豫剧传统剧目。

该剧老生唱、做并重戏。豫剧唐玉成、刘新民、索文化均曾出演该剧,1958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艺生整理本。

已收入《河南传统剧目汇编〉)豫剧第三集(赵锡铭口述本)。河南人民出版社曾出版艺生整理本。越调、宛梆、河南曲剧、山东梆子均有此剧目。大平调有《剿杜府》。怀调有《抄临颍》。



参考资料来源:百科——梵王宫

参考资料来源:百科——三上轿

参考资料来源:百科——三拂袖

参考资料来源:百科——涤耻血

参考资料来源:百科——地塘板

用户评论

 正在加载

本站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

Copyright © 2025 天天影视(天天影视) All Rights Reserved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