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曲奖最佳作词人奖
09年度叱咤乐坛填词人大奖
四台联颁音乐作词大奖
金像奖最佳电影歌曲主唱曲/词
第三十一届金针奖
林夕,原名梁伟文,英文名AlbertLeung。1961年12月7日(农历十月三十)生于香港,祖籍东莞,是80年林夕
代中期晋身香港乐坛的专业填词人,毕业于陈瑞祺书院和喇沙书院,会考26分(9A),高考2A1B1C,为香港状元。林夕也是香港作曲家及作词家协会会员。
1981-1982年,香港大学中文学会干事。
1985年,林夕发表首部作品《曾经》,由钟镇涛演唱。
1986年,与饮江、洛枫、吴美筠、李焯雄共同创办《九分壹》诗刊。同年,首次为raidas填词了《吸烟的女人》,并成为组合raidas的“御用填词人”,为raidas写下多首经典歌
词,如《传说》《别人的歌》等歌曲。同年,林夕填的《妄想》这首歌,收录于张国荣87年发行的唱片《Summerromance》中。
1984-1987年,担任香港大学中文系助教。
1987年,林夕填词的《无需要太多》入选了1988年香港电台第11届“十大中文金曲”。
1989-1991年,任亚洲电视节目部创作主任至总经理。
1991年,在音乐工厂工作,担任创作总监,后升为总经理。
1993年,林夕填了改编自ToriAmos的作品《冷战》。同年,林夕创作的歌曲《红颜白发》由张国荣演唱并作为电影《白发魔女传》的主题曲,亦是贯穿全片的主旋律,该歌曲获第三十届台湾电影金马奖奖最佳原创歌曲。
1994年,担任商业电台广告部创作总监及制作部主管。同年,填了改编自CocteauTwins的《知己知彼》《胡思乱想》,后精心创作《梦游》、《纯情》、《蓝色时分》等,形成了“林夕风格”。
1995年,林夕为张国荣打造了不同风格的歌词,如《眉来眼去》、《追》。
1996年,林夕填词《你的名字我的姓氏》,并送给张学友做结婚礼物。同年,林夕填了一首作品《分裂》,是林夕替王菲写的第一首国语词。年底,为王菲创作的《约定》,在1997年夺得香港电台的最佳词作奖。
1997年,林夕创作《不得了》,由王菲演唱,这首歌将王菲特立独行的个性拿捏的恰倒好处。同年,林夕填词的《你快乐所以我快乐》风行一时,成为流行语。同年,林夕为张国荣的专辑《红》创作了十首歌。
1998年,林夕在王菲的《唱游》专辑中一口气创作7首国粤语词作,几乎所有作品都运用了排比句势描摹爱情。林夕凭借专辑中的作品《脸》获得当年台湾金曲奖的“最佳词人”奖。同年,林夕包揽了张国荣的专辑《这些年来》四首歌的词作。林夕与歌神张学友惺惺相惜
1999年,林夕为王菲打造专辑《只爱陌生人》,含蓄隐晦的体达王菲的心态。同年,林夕为张国荣的专辑《陪你倒数》制作主打歌《左右手》,该歌曲获得99年几乎所有的流行大奖。
2000年,与伍乐城合作为张学友写了的《一生一火花》。同年,林夕全权负责王菲的年度大碟《寓言》里的12首词作。同年,林夕为张国荣的《大热》和《我》两首歌曲作词。
2001年,林夕包含了王菲的同名专辑《王菲》中的《流年》、《单行道//《迷魂记》等九首歌曲的词作。
2003年,林夕为王菲创作了《乘客》《四月雪》《烟》《花事了》。同年,为陈奕迅创作《我们都寂寞》《十年》《要你的》等歌曲。
2004年,林夕在张学友的唱片《讲你知》中创作了大部分歌词。同年,林夕凭借《十年》获第四届百事音乐风云榜十大金曲。林夕
2005年,林夕与张学友一起合作创作音乐剧《雪狼湖》。同年,为刘德华作词的《常言道》获年度最佳粤语作词奖。
2006年,担任《创新地》月刊的编辑顾问。6月,为韩国歌手RAIN填词《手记》。
2009年1月18日,林夕获第31届香港十大中文金曲金针奖,是香港电台“十大中文金曲”的第23位得主。
2010年6月26日,林夕凭借为张惠妹写的词作《开门见山》获第21届台湾金曲奖最佳作词人。11月1日,在香港作曲家及作词家协会(CASH)举办的“2010CASH金帆音乐奖颁奖典礼”,林夕共有6首作品同时获奖,成为当晚最大赢家。
2011年6月,林夕推出书籍《毫无代价唱最幸福的歌》,在这本书里,林夕将思考的主题定格在人们心心念念却往往触手难及的“幸福”上。7月,参与录制浙江卫视《我爱记歌词》。
2012年2月19日,林夕推出书作《知情识趣》,被认为是林夕最轻松风趣一部小品,新书书名也是意味深长。在林夕看来,要活出生趣,知、情、识、趣四字缺一不可。
2014年5月,林夕担任安徽卫视节目《我为歌狂》第二季的首席音乐评委。6月21日下午,林夕新书《都什词圣林夕
么时候了》举行分享会,林夕与数百名热情的读者进行了近距离的互动,分享新书和他的音乐生活。9月20日下午,由方直集团、《南都周刊》联合主办的“方直名人汇”系列讲座活动在惠州启动,林夕作为第一期演讲嘉宾,以“今夕・林夕”为主题,与现场观众分享他音乐背后的故事。同年,林夕、王菲与制作人张亚东铁三角组合相隔11年再合作,创作歌曲《爱不可及》,也是由赵宝刚执导的电影《触不可及》的主题曲。年末再与王菲合作电影《匆匆那年》同名主题曲。
2015年1月10日,受邀参加河北卫视《中华好诗词》,担任节目大学士,一同参加的还有另一词人方文山。
更新HD
更新至73集
高清
全46集
全10集
高清
高清
黄霑的词比较大气随意一点,林夕感情比较细腻!风格不同,很难比较!倒是最喜欢的填词人是郑国江老师!各方面都很突出,黄霑和郑国江比较相似,能写大气的歌,还能写儿歌!
我说方文山通顺真的不是贬义啊喂!毕竟现在国内流行歌坛喜欢硬说愁滋味,为了凑字无所不用其极,看多了一篇歌词下来语句狗屁不通,笔下无物,多是词不达意的,能把自己复杂的思想汇入歌词里,整得让听众明白,已经算是一流级别了。 但,我觉得方文山的歌词怎么说呢,有种隔靴搔痒之感,不着痛处。华丽有余,凝练不足。 像林夕、黄伟文,甚至是大师级别的李宗盛和黄霑他们,已经跳出玩弄词句这个怪圈子,更多是在简单的词句中凝结自己的所思所想。 黄霑的沧海一声笑,涛涛两岸潮,简单一个开头就有股武侠气概扑面而来,光是唱就止不住心中澎湃。
歌词作为诗歌的一个分支,它在韵律和节奏上都遵循着诗歌的一般创作规律。从音乐发展的角度来看,《诗经》就是一部能咏能唱的歌词总集。后人在词的创作上在注重韵律和节奏的同时,内容上都特别注重情感表达。所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成为歌词创作中最最核心的表现内容。回顾香港华语乐坛数十载,《似是故人来》《K歌之王》《流年》等经典作品在两岸三地脍炙人口。天王空灵的“菲式唱腔”,低沉深情的EASON,无不结系于这个隐藏于星光背后、十年如一日默默耕耘文字的“孤独患者”。林夕出生于1961年的香港,毕业于香港大学文学院
夕爷写国语歌词明显不如粤语歌词上心,我猜想,可能人情关系也是一个考量吧。林夕的人脉关系毕竟都在香港,港乐圈子里那票人都是林夕死党好友,你说陈奕迅杨千嬅王菲他们的制作人邀词,写太不上心估计不太好意思。回味至今也只觉得暗涌能够与其一较高下。但反观蝴蝶,林夕的文采就在其中大打折扣反而是大陆公司邀词,大多是冲着林夕的名头去的,不论歌手还是制作方,跟夕爷私人交情都没那么深,再加上内地娱乐圈素以人傻钱多著称,那就别怪夕爷写出一大票不走心的词了。
十年之后,我们是朋友,还可以问候;只是那种温柔,再也找不到拥抱的理由。《十年》每次听到这首歌都会有不一样的感触,第一次听是高中体育老师唱给我们听的,然后毕业的时候班上男同学也唱了这首歌送给全班的女同学,约定好十年后我们不管身在何方,一定要聚一聚。
个人感觉,江山代有才人出啊,如果说罗大佑、李宗盛能对得上今天的周杰伦和陈奕迅,那么林夕和方文山是不能和前辈的绝代双骄相媲美的……作为Jay粉,很悲伤地承认,问题没出在林夕身上。我觉得优秀词作者,只要自己意境够,和曲子、编曲搭配得好,就可以了,在艺术上过关,但是伟大词作者不止于此,他们能从一个时代里站出来,然后再在这个时代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命名时代的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比较简单,但是还是很有风险的,就是时政,或者是总结、思考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的特点,这个典型就是《爱人同志》、《皇后大道东》,最碉堡的就是《五十块
林夕很擅长写粤语的叙事型歌词。这里挑几个代表作来谈。首先是我认为叙事型歌词的极品,220字的王菲《约定》。《约定》大体的叙事构架是用回忆的形式去叙述一对恋人旅游时的见闻,“还记得当天旅馆的门牌,还留住笑着离开的神态”;然后,延伸到主角内心因为这次旅行而至今不能释怀的敏感情愫,“明日天地,只恐怕认不出自己”,再写对未来的畅想,“仍未忘相约看漫天黄叶远飞”,而后又从当初旅游时的场景延伸到如今自己的心情“当天街角流过你声线,沿路旅程如歌褪变”。快完结时,主角明白斯人不再,于是带着忧伤的为自己打气:“要决心忘记,
她的歌词给人的感觉像诗一样,即使不配着曲谱念起来也特别朗朗上口好听。让人觉得特别的有深意,并且配合着歌词唱起来特别的好听。让人觉得特别的流连忘返,难以忘怀。
用户评论